在他乡-广州「非洲人街」见闻

刚果民主共和国商人菲利广州街头商贩交谈。 (图/新华社

本报讯

夜幕降临,许多在外奔波了一天的非洲人回到宝汉直街。街上的非洲餐馆酒吧也逐渐上客。狭窄的小巷子里,一些非洲青年骑着ofo或摩拜单车穿梭其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浓烈的香水味

宝汉直街,这个仅有两三百米长的小街道,是广州市越秀区仅存的城中村主街。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许多非洲人租住于此,这里成为广州最具特色的「非洲人街」。

广州的小北和三元里一带,因为与非洲的商品贸易往来密切,当地聚集了众多的非洲客商,被人形象地称为「小非洲」或「广州的布鲁克林」。

「非洲人街」的形成与中非商品贸易的兴盛密切相关,尤其得益于广交会的推动。小北在非洲人圈子里名气很响,几乎所有来广州的非洲人第一站都选择这里落脚。

摄影师李东说,与在非洲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大多行色匆忙,当碰到有人举起手机拍照,他们会迅速躲开,或背过身去。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来中国做生意的商人。」李东说,他们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意,谨言慎行。

今年37岁的几内亚商人迪亚洛说,广州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只要肯努力,就会有希望。辗转几个中国城市的他,最终选择落脚广州,除了因为这里商品贸易发达,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的气候跟几内亚很接近。「没有北京那么寒冷,这里比较像家乡。」迪亚洛说。

迪亚洛有许多中国朋友,经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中国人比较害羞、不习惯主动跟人说话,但是一旦成为朋友,他们都是很值得信赖的。」

李东很早就开始关注这里的非洲群体。为了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他曾经在这里租住了八个月近距离观察。之后,李东在法国、比利时和德国办过「非洲人在广州」的展览,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广州市开始严查「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人员,一些身份有问题的非洲人逐渐搬离了这里。

登峰派出所朱健文说:「最多的一年我们查获了200多个三非人员,现在已经很少了。」他介绍,绝大部分的非洲人都很平和,他们的犯罪率也很低。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这是前提。」迪亚洛说,「中国的治安非常好」,他经常深夜从外面回家,也不会有任何担心。

广州市公安局3月4日公布资料,目前广州日常在住非洲国家人员为1.1万人。

李东说,官方统计的是拿着长期签证的人数,大多数非洲人是拿着短期签证过来做生意的。

「总体上说,越是接触过他们的,就越能理解,接纳他们。」李东说。一些房东老太太,为了尽量少耽误非洲房客的工作,起早去替他们排队办理居住证明。

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会改变,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李东这样的人开始关注、研究在华外国人。

根据广州有关规定,居住200名以上外国人的街道都要设立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站。登峰街的服务中心就设在宝汉直街的入口位置。「尊重、服务、融入、和谐」八字标语就贴在进门的墙上。在服务中心大厅设置有专门资讯查询系统,从涉外政策解读到日常生活指引,非常详细。

为了说明外国人融入社区,服务中心还招聘专门的社工,常年免费开设语言培训课程,用英语法语授课。此外,还会不定期组织中非足球友谊赛文娱活动

记者在中心遇到了多哥商人阿卡波,他从事中非之间商品贸易已有多年。「中文太难了,但是会说一点中文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在这里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可以简单跟人交流了。」阿卡波近来在服务中心学习汉语,他说,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有时候,一句不太标准的‘你好’也能迅速拉近我和当地人之间的距离。这让我在广州的生活和工作便利不少」。

李东说,对于这些客居中国的非洲人,政府没有排斥他们,广州人也没有拒绝他们。「我们要做的是要让彼此和谐共处。」(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