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数位化挑战

美国《新闻周刊》10月18日通过网站宣布,今年12月31日将发行美国版期刊印刷版的最后一期,明年将停止发行印刷版,全面转向数字版。该刊更推出全球统一的数字版,命名为〈全球新闻周刊〉,以付费模式来提供支持,同时通过电子阅读器网页来发布内容。触发全球媒体老板思考如何度过数位化这一度门槛,如何摸索在数位环境的阅听习惯商业模式

其实,面对数位化冲击的又岂止是《新闻周刊》一家媒体,在大中华地区的传统媒体,不论电视报章杂志,都面对着互联网挑战。年轻受众不喜欢坐定定在电视机面前按时收看电视节目,不爱走到便利超商放下10元去购买报纸。他们喜欢的是在脸书及微博看别人转载的新闻,或透过手机应用程式收看新闻内容,他们会付费吗?机会很微了。

互联网世界上,传统大众媒体要突破思维,才能找到新的生存方式。以香港为例,收费电视台主要收入来源为订户月费,平均每月缴交200港元以上的月费来收看数十个频道。但该电视台为了吸纳平常不怎么看电视的观众,又或是家中根本没有电视的一群,竟然开办了一个免费入门网站,把原本要收费才能看的电视新闻、理财、足球明星新闻及电视连续剧,都能免费透过网上或手机观看。这样大方用户免费在网上看,难道不怕影响自己的生意吗?原来他们是透过免费来增加眼球数目,以吸引用户再付费订购,亦希望能增加广告收入。

传统的印刷媒体所面对的却几乎是不同的战场。昔日依赖销售量挣发行收入的日子已不复再,广告收入也因为发行量不断下跌而备受压力,加上年轻一辈只愿看免费新闻。传统印刷媒体似乎亦步入了一个死胡同中,若未能及时找到新收入来源,去鼓励用户付费,业务只会不断萎缩。

为免报纸读者老化,香港的报社开始拓展学校订阅市场,以求从学童年幼开始培养他们读报的习惯,以往这个市场由英文报章垄断,因看报学英文是考试必胜法门。但现在香港学生要面对通识教育的考试,造就了中文报章进入校门

至于在大陆市场,媒体从来不只是商品这么简单,大部分由党政军办的媒体都兼具政治任务,使经营者不能单纯以顺应时代需求来找寻新的经营模式。《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 于今年初成功分拆上市,成为大陆传统媒体跨足网络代表作

正如大陆学者范以锦所说,传统媒体向网络转型而不能再采用旧有思维经营,网络时代最着重是用户的参与,这样才能为媒体铺路拓展新的业务或收入来源。日后用户透过媒体网站除了接收资讯外,也更会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如人民网中人民论坛的讨论,就往往成为了媒体采集民情的指标,更成为一门获利不错的生意。

有市场分析坦言,网络至今尚算新的事务,根本难以有什么成功的案例去参考,每家媒体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尽管传播的渠道不同,但有一点不变的,就是受众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只要媒体能取信于受众,就不怕在网络巨潮中被大浪吞噬,而这也是媒体行业千古不变的道理。

(作者为《旺报》香港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