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青農種香草、種黃豆 食農創生讓年輕人不再北漂
社头乡半线香草庄园种植香荚兰,并接受「好食好事食农创生计划」辅导,青农刘煌基(左)今天为顶新和德基金会捐助人代表魏应充(右)现场解说。记者林宛谕/摄影
顶新和德基金成立的好食好事基金会连二年辅导彰化在地农民启动「好食好事食农创生计划」,其中社头乡半线香草庄园种植香荚兰吸引许多崇尚自然食品的烘焙业者下单,不仅可以做出天然多层次口感的甜点,并已与加工业者合作生产香草洗发精,为农产品创造更大利润。
「好食好事食农创生计划」二年来共辅导彰化在地12家食农团队,提供现地辅导、课程和地方社群聚会外,并提供奖金,协助团队进行平台群众募资,也达到宣传和开拓市场通路效果,今年食农创生团队群募达成率高达221%,突破预期的募资目标。
基金会除了昨天在台北举办「好吃的夸彰!彰化风味食材分享会暨成果发表会」,今天再邀请顶新和德基金会捐助人代表魏应充、好食好事基金会执行长陈茂嘉等人走访两届团队中的北斗镇田野勤学、社头乡半线香草园、福兴乡晨照农场、埤头乡艺龙种苗场等4个团队,进行交流及分享心得。
半线香草庄园负责人返乡青农刘煌基说,6年前他开始种植波本及大溪地两个品系的香草荚,目前共生产约4分地,直销烘焙、餐馆等,也生产香草洗发精,农园也接受预约导览和DIY小旅行,未来还希望继续增加生产面积,并与光电业者合作,农园上方提供做太阳能板,下方种植香荚兰,也能减少生产成本。
田野勤学负责人陈光镜与妻子蔡慧璇原是竹科工程师,2016年返乡后把家中水稻田转种黄豆,从一开始不知怎么卖豆子,到后来除了生产生鲜黄豆,也开发各种杂粮能量棒、十二谷茶等黄豆加工品,从7分地一路种到9公顷,更与学校合作以食农、生态、美学为主轴开启系列食农课程,让更多学生及消费者到产地认识国产黄豆。
魏应充今天参访后表示,好食好事食农创生计划希望能让更多北漂青年能回家乡发展,尤其老一辈舍不得把祖产农地卖掉,如果能让更多年轻人成为食农创生的生力军,又能在家乡陪伴父母生活,若在彰化试办良好,也能扩展到外县市农村,深耕在地。
社头乡半线香草庄园种植香荚兰吸引许多崇尚自然食品的烘焙业者下单,高品质香草可制作出天然多层次口感的甜点。记者林宛谕/摄影
田野勤学负责人陈光镜夫妇分享他们返乡种黄豆的过程和心得。图/好食好事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