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尹侯怡亭 与生存对话

侯怡亭《冷炼》中结合档案照片及行为表演,反映不同的生产体系。(台北市立美术馆提供)

艺术家的视角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其实是更为剥削的!」旅英台湾艺术家张硕尹如是说,并以个展《Kosmos》传达其近年跨领域创作思维。同期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冷炼》的台湾艺术家侯怡亭,则以国内外不同情境女子生产线来探讨人类交缠在制造物的生产关系里。

张硕尹的〈南冥有鸟,其名为鹏〉与英国历史学者西蒙谢弗合作,探讨自18世纪自动机结合钟表工艺科学,一方面对今日人工智慧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也带来对科技文明哲学思考,张硕尹以真实的鸟类制成标本,再结合今日相对容易取得的3D列印等,在展场设定数只由电路板操控乌鸦

在与谢弗的访谈对话纪录片中,张硕尹指出这一系列的机械装置,他运用了许多玩具中的电路板,那些电路板多来自大陆,甚至可看到很多工人中文在电路板上留言「张三到此一游」、「别复制这块电路板」甚至「救我」等字样。张硕尹在以艺术想像科学的同时,也意识到「也许一个艺术家可以传递的讯息是,关于他所生存的环境,以及他所身处的艺术生产方式,其实是更为剥削的。」

侯怡亭的《冷炼》则为3个工场,第一工场是她委托女子监狱自营作业工场代工,以电绣布匹上绣出自己的刑期秒数,「每个监狱都要生产商品台东监狱收入100万让他们很紧张,台中监狱则有1000万。」她认为如今监狱,似乎更像是在没有自由下的加工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