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尹获台北美术奖首奖 物种共生回看历史

2020台北美术首奖作品槟榔屋、山苏床与蜗牛陷阱》藉自然界物种共生呈现台湾历史轨迹。(北美馆提供)

优选奖许懿婷的《飘浮身体—上墙》为长达60分钟的行为表演。(北美馆提供)

2020台北美术奖11日揭晓,旅居伦敦多年返台的张硕尹,以作品《槟榔屋、山苏床与蜗牛陷阱》获本届首奖,从物种的共生反思了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轨迹。评审团主席黄建宏表示,本届入选作品特色在于「表演」元素大增,解构原本概念的「白盒子」以及增进与观众的接触、互动,是近年当代艺术思潮

台北美术奖自台北市立美术馆(北美馆)开馆以来便未曾间断举办,改制则至今亦有10年,北美馆馆长林平表示近2年更将奖项对象开放给在台具永久居留权民众,并邀请国际观察员参与,让台湾的优秀艺术家能被国际关注。今年除了由张硕尹获首奖,另有李奎壁、许懿婷、朱骏腾许进源蒲帅成获优选,入选奖为杨立林羿绮、杨哲一、张致中曾庆强林人中、温晋豪7人。

本届台北美术奖征件作品高达486件,较往年几乎多了200件,黄建宏认为这是奖项改制「10年有成」,脱颖而出的首奖得主张硕尹,在伦敦生活10年,今年才搬回台北,他从自己喜欢的山苏为观察点,发现健康饮食当道后,过去种槟榔的原住民部落多改种山苏,「山苏是必须依附其他树种植物,而日本人引进的蜗牛是山苏的最主要『杀手』,最早是为了让汉人补充蛋白质,但汉人无法接受最后成为原住民的食物。」

张硕尹借着纪录自身在花莲山中求生的点滴,以都市来的艺术家的角色,与当地原住民猎人和山苏农夫合作互动,既呼应了台湾自然景观中物种之间的关联,也借此呈现台湾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不论是伦敦、台北或花莲,其实都是或大或小的部落,艺术家像是部落中的猎人或勇士,所有成果都是带回部落这共同分享的资产。」

本届参赛作品,平面总数45%,立体占17%,影音复合媒体占22%,黄建宏指出就议题而言,涉及包括环境、历史、科技等,范围很广;就呈现方式来说,则多加入表演、音乐舞蹈展场内甚至有live house,又如许懿婷的《飘浮身体—上墙》为长达60分钟的行为表演,表演者位于高墙处不断嗑花生,弃掷果壳。诸多作品反应出近年表演性在当代艺术受到重视,持续探索与受众更直接的互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