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东专栏》印度探月失联对中国的启示

今年7月发射的印度月船2号,于9月7日登陆月球时与控制中心失联。(美联社)

在9月2日的一周内,航太界有两则消息引起公众注意,其一是某卫星要避免与另一卫星相撞,结果成功,其二是印度登月,初步显示失败。

成功的是欧洲太空总署ESA的地球观测卫星Aeolus,成功执行了防撞的卫星姿态控制。美空军公开预测数据称,该两星的相撞概率增加到1.69e-3,亦即大于1万分之1,卫星Aeolus成功执行防撞,避免了与美太空公司SpaceX的星链Starlink 44号星的可能相撞,这该是非军用的首次低轨LEO卫星防撞行为。

可能失败的是今年7月发射的印度月船2号,于9月7日登陆月球时与控制中心失联。这并不代表印度全然失败,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最新资讯称,绕月器已在月表发现着陆器,控制中心正试图连系,要再试14天,仍存希望。

印度把这次登陆月球当作印度崛起的标志性活动,有万众注目的规模宣传,如果成功,印度将成世界上第4个实现月球软着陆,和第1个在月球南极着陆的国家。尽管软着陆登月未能成功,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辨称,月船2号已完成90﹪以上任务,这似是而非,因为软着陆才是任务关键。

这次失联,突显了软着陆是往太空星球(月球、火星等)时最难步骤之一,以色列与印度显然还未掌握这项技术或能力,他们的登月软着陆失败,虽然可惜,却不意外。

以色列的无人登月器于今年4月进入绕月球轨道,成为世界第7个成功进入绕月球轨道国家,其后软着陆月球失败,以及印度日前软着陆月球失败,都是在最终时刻才功亏一篑的。

两国的登月活动,有几点共同性:

一、以色列和印度的登月器,都是历来最小者,主要是因运载火箭推力不足,但两国都很聪明的利用小马拉大车的非对称省钱方式,和非对等的国际合作,用时间换取空间,在太空借力使力,以渐进方式进入绕月球轨道,堪称一种创新,值得赞赏。

二、两国均举倾国之力,进行其太空活动,尤其是登陆月球(有些媒体标榜以色列登月是民营投资,这与事实不符),两国的总理都亲临控制中心坐镇登月,可见登月成功对其国家的重要性,失败则是有口难言的极大失望。

三、以色列印度两国的登月,完全离不开美国的技术大力支持,其登月器都动用美国深空探测网DSN、中继卫星等的支援,都各带有美太空总署NASA的先进测验设施,这固然无损两国的航太成就,并能增加其探月含金量,但终非完全独立自主的航太。这是中、美、俄与以色列、印度等国在航太领域最大不同之处。

10年前印度GDP约为中国的30﹪,如今却只有中国的17﹪左右,而印度精英阶层有些种性制度之下的小心眼,只敢眼高手低望欧美项背,却夜郎自大藐视南亚及中国,心态可议。

不过印以两国不强调要等到万事俱备、万无一失才进行登月的权宜思维,与中国航太处处严谨慎重模式不同,倒可引为中国抓紧机遇、抢夺先机的平衡参考。(作者为太空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