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这么有钱,为什么只有一所985

想保持低调的浙江人,应该会对《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这首歌哭笑不得。

因为歌词里反复提及的浙江温州,让多少外地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有钱且任性的省份

但即使浙江人再有钱,他们也总会在谈论一件事的时候,感到扎心又无奈。

那就是GDP排名全国第四的浙江,全省怎么就落得仅有一所985、211大学

更可气的,凭什么隔壁江苏、上海名校遍地开花,浙江就只剩浙大一枝独秀。

浙江人高考,左手浙大右手双非

说起“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浙江人可能会笑出声。

因为论挣钱,全国没几个省的人比他们厉害。

2019年,浙江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19年和35年拿下全国各省区第一。[1]

去年该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曾公开表示,11个浙江人里就有1个老板。[2]

可即使这么努力变富了,他们想在家门口上名牌大学,还是有且只有一条途径——考浙大。

同样是兜里有钱,“老对手”江苏的考生就幸福多了,可选择的211大学多达11所,其中还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所985高校

2019年12月,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航拍秋景

事实上,因为好大学实在太少,浙大长期冲在为浙江省留住优秀人才的第一线。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浙大在浙江省内录取了2726人[3][4][5][6],约占本科新生人数的43%[7]。而这个比例,曾在2013年达到60%[8]。浙大也一度因此引来吐槽,说它太过“照顾”属地考生。

这个做法是否妥当暂且不谈,但换个角度想想,也反映出浙江省内名牌大学,跟本地好学生的数量,无法匹配。2018年,浙江211录取率仅为4.4%,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5位[9]。

当一名浙江高考考生,连成为学霸可能都是被“逼”的。

2012年05月,浙江省嘉善县高级中学,高三学生正在认真上晚自习

当然在浙江,也有很多考生不那么看重大学的牌子。即使分数够得上省外的211,他们也宁愿留在省内,报个外地人没听过的普通本科

浙江人不愿出省读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家乡民营经济发达,企业多,更方便就业。

另一方面,就是省内一些学校专业的投档线并不低,分数上也不太吃亏。比如浙江工业大学,今年最好专业投档线超过浙江一段线50分[10][3]。

双非高校浙江工业大学,最好专业的投档线超过浙江一本线50分以上

而且,包括浙工大在内的一批浙江本科院校,近几年的分数线还一直在涨[11]。

可是,这就有些奇怪了。既然分数线不低,这些年浙江为什么就没再出过一所名牌大学?

落后,从浙大被分拆开始

其实,浙江也不是没有过机会。

世纪90年代,国内的大学进入211名单需要经过四个主要步骤,预审、预备立项、评审和批准立项[12]。

浙江省当时有四所高校,包括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都通过了部门预审[13]。但在之后的1998年9月,浙大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与其他三所高校进行了合并。[14]

2018年11月,杭州,浙江大学之江校区,银杏、枫叶围绕着篮球场

就这样,截至2000年末,第一批通过211工程预审的101所高校被公布时,浙江便成为了东部地区罕见的,仅有一所大学进入名单的省份,而江苏足足有十一所。[15]

输在起跑线上的浙江,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也曾努力追赶。

1999年高校扩招在全国启动,浙江一口气在10年间将省内高校数量翻了一番多,增加到78所[16]。2009年,浙江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一举超过40%,位居全国省区第一。[17]

2013年6月7日,在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考点,考生等待入场

不过,浙江此时想搭上211工程这趟车,却不那么容易了。

21世纪初,为了改善地区间因经济差异,产生的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面向中西部的支援性政策[18],包括《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文件里指出,要实施好“十五”“211”工程,继续支持西部每省重点办好一所较高水平大学和培育一批知名学科。[19]

受此影响,之后全国陆续新增的19所211大学中,有13所都位于中西部地区[20]。东部经济强省江苏、广东、浙江等,则均没有学校入选。

此外,早在211工程被提出之前,浙江的高等教育就已经遭受重创,失去了竞争优势。

上世纪40年代,浙江的高等教育在全国名气很大,主要靠浙大。抗战时期全国进行过六届学业竞试,浙江大学在近120所高校中名列前茅,跟中央大学、武汉大学、 西南联大并称“中国四强”。[21]

2017年11月,西南联大旧址前。抗战时期,浙大与西南联大同属“中国四强”

1950年代的一次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让形势起了变化。

国内多数综合性大学被分拆成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比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还产生了一批分行业的专科学院,包括钢铁、化工、地质、农、法、医学院等等[21]。

浙大的调整方案为,文、理、工、农、法、医、师范七大学院被分拆并入复旦大学等18个高校,本校仅存工学院四个系及理学院少数师资,再加上厦门大学、之江大学工学院部分专业,组建成新的浙大[22][23]。一同迁出的还有其校内24位现代科学家,其中22个都出了省[23]。

当时,浙江省总共26位科学家,加上院系调整迁入的1位,仅存5位,降幅全国第一[23]。

浙江另外两所著名高校私立之江大学(后改名之江大学),和国立英士大学,则在这次调整中被撤销,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24]。

过程中,浙大也为浙江分拆出三所新学校,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农学院和浙江医学院[21]。然而,那时浙江人才流失严重,经济又刚刚起步,直到改革开放这些学校都处于建设调整期,未成气候。

1970年代的杭州街景。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经济刚刚起步

之后,等到浙江吃上“改革饭”真正富起来的时候,全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已经变了方向。

90年代初,国家提出“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改革方针[15]。截至2000年,有597所高校进行了合并组建[25],浙大也位于其中。而被合并高校的前身,正是50年代调整中新成立的三所院校。

办好大学,还是得拼经费

如今,浙江只有一所985、211大学已成定局。

2011年教育部曾明确表示,不再增设相关学校。[26]

四年后,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启动大学“双一流”建设[27]。去年,教育部则进一步指出,“211工程”和“985工程”已被统筹为“双一流”建设。[28]

这标志着985、211时代暂告结束。而好大学的标准又新增一条:入选“双一流”名单。

“双一流”名单定期进行动态调整,遴选时不组织高校申报、不需主管部门推荐,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28]。对浙江来说,这是新的机会。

甩开“历史包袱”后,这个有钱的东部省份在新一轮的高校建设上,卯足了劲。

早在“双一流”方案出台之前,浙江就闻风而动,将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5所双非院校列为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加大财政投入。[29]

2019年6月5日,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9优秀毕业作品展开展

2016至2020年,这五所学校的预算经费,累计增长了约30%,达到111亿[30]。其中,浙工大在2020年的经费达到32.5亿,超过26所教育部直属院校[31],及北京工业大学等数十所211高校[32]。

在中国,办好大学有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能的。

因为好与不好的标准,跟一所大学的绩效评估分不开关系[33]。而经费,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高校绩效评估的指标,通常采用国际流行的投入-产出理论[34]。

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是教职工、各类设备设施及教育经费[35]。说到底,都离不开钱。

产出则有教学、科研、服务产出,最终实际归于办学绩效,主要体现在各类榜单排名上。[35]

研究曾分析了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经费变化与办学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呈显著的正向相关。以浙大为例,2005至2014年经费涨幅接近300%,期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ARWU)上升了50位左右,还在SCI、SSCI论文收录数、专利等一系列绩效指标中排名上升。[35]

说起浙大,实际上浙江对“双一流”建设的希望,部分还寄托于这所大学。

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浙大依然还是浙江的“金名片”。

恢复高考后,截至2019年,浙大本科已经培养出30位两院院士,在全国所有高校中排名第一。[36]

2019年浙江新入学的4000多名博士中,有超过五分之四来自浙大。[37]

2018年6月30日,浙江大学举行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另一方面,目前在各项跟“双一流”学科建设有关的数据上,浙大也排名靠前。

仅凭这一所大学,浙江甚至能跟一整个省抗衡。在2017年国家公布的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浙大有18个学科入选,与广东所有高校入选的学科数量持平。[38]

对比名牌高校数量,浙江还比不上广东,但论集中资源办大事,精明的浙江人比谁都懂。

当然这背后,依然离不开钱。从“双一流”建设启动起,浙大的预算经费就稳居全国前三。

跟着受益的还有浙江更多地方高校。自2015年起,这些学校的经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目前有3所的年度预算都超过了20亿[31],吊打全国一众地方高校。

其中增幅最大的院校之一宁波大学[31],有一门力学学科,成功入选了首批“双一流”名单。

2019年12月18日,宁波大学图书馆内。宁波大学的力学专业进入ESI前1%排名

另一所浙江重点建设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又被称为浙江程序员的“摇篮”,则首次进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701-800位[39]。

但是浙江人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此。至少在首批入选的“双一流”高校和学科数量上,同为包邮区省份,浙江离老对手江苏、上海还差了一大截。

好在这次,“双一流”这场擂台战定时开放,浙江人揣着钱跟决心,就不怕拿不到更多入场券。

参考文献

[1]2019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2020). 浙江日报.

[2]《有请发言人》. (2019).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3]浙江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第一段平行投档分数线表. (2020).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4]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保送生拟录取名单公示的公告. (2020).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5]首批“强基计划”高校录取今日结束. (2020). 绍兴日报.

[6]浙大2020“三位一体”招生简章出炉 今年计划揽才850人. (2020). 杭州日报.

[7]最小新生14岁!浙大2020级本科新生数据大揭秘. (2020). 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8]浙江大学本省招生人数占60% 堪称属地招生最高. (2013). 光明日报.

[9]各省985、211录取难度系数排行,这5个省份的考生最“憋屈”. (2018). 名校观察.

[10]2020浙江高考分数线公布. (2020). 杭州日报.

[11]高考志愿填报出省还是留省内 浙江高校招办老师来提醒. (2020). 都市快报.

[12]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993).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13]浙江大学校情总览. (2020). 浙江大学官网.

[14]教育回望:1998年四校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学. (2009).中国教育报.

[15]陈学飞, & 张蔚萌. (2004). 一个上下互动的政策议程设置: 中国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政策制定过程分析. 北大教育经济研究 (电子季刊), 2(3).

[16]杨秋菊. (2012). 浙江省高等教育规模, 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浙江工业大学).

[1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浙江居全国省区首位. (2006). 浙江日报

[18]夏鲁惠. (2018).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40 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发展观察, (24), 5-9.

[19]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04). 教育部.

[20]对不起,你上的「首批211」是假的. (2020). 高校专业内参.

[21]《浙江大学校史研究》(创刊号). (2014). 浙江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

[22]浙江大学建立我国高校第一个化学工程系. (2020). 浙大校友网.

[23]沈登苗. (2008). 打破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院系调整——以中国现代科学家于院系调整前后在高校的分布为解读. 大学教育科学, (5), 73-81.

[24]杨文博. (2011).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研究——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之比较. 文教资料, (19), 173-174.

[25]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020). 教育部.

[26]教育部:不再新设“211”、“985”工程的学校. (2011). 中国新闻网.

[27]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2015). 国务院.

[28]关于985、211名单的咨询. (2019). 教育部.

[29]浙江实施“重点高校建设计划”打破终身制. (2019). 教育部综改司.

[30]浙江省教育厅部门2016-2020年预算. (2020). 浙江省教育厅.

[31]10所超百亿!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2020年预算. (2020). 青塔网.

[32]北京工业大学2020年收支预算总表. (2020).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公开网.

[3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 新华社.

[34]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研究. (201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35]吴肖梦. (2016). 高校经费资源对其办学绩效表现的影响研究 (Master's thesis, 浙江大学).

[36]浙江大学:30名本科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 (2019). 青塔.

[37]2019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浙江省教育厅.

[38]“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2017). 中国新闻网.

[39]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9). shanghai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