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哔哔:时代的眼泪,为什么年轻人不再去KTV了?
“去什么KTV啊,换别的地方吧”
“都啥年代了,还去KTV啊”
…………
适逢小长假,当小文在微信群里提议去KTV唱歌喝酒时,朋友们都很“不屑”,最后大家选择了一起去玩密室逃脱。
它源自日本关西地方的娱乐性质歌唱活动,又名卡拉OK,通常是在播放预录在录像带之类存储介质上、没有主唱人声的音乐伴奏同时,在电视屏幕上同步播放有着节拍提示的歌词,然后由参与者边看着歌词边持麦克风歌唱。其日语原名意为“无人乐队”。
自从1971年日本人井上大佑发明了最早的音乐伴唱带后,它已成为亚洲现今最受欢迎的大众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中国大陆第一间KTV是1990年在海南省以中外合资形式出现。随着翻版碟大量生产和音响器材走私进口,KTV瞬间开遍中国大陆所有大中城市。并于后来逐渐向县城及其以下地区发展。
在这其中,“量贩式”更是开启了KTV的黄金年代。它除了提供歌唱场地之外,还提供各式各样的酒水和食品,让唱K成为当时的社交活动首选。
8090后曾是支撑KTV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千禧年后,周杰伦、陈奕迅、S·H·E、五月天、王力宏、蔡依林、孙燕姿、梁静茹、Twins等明星掀起了港台流行旋风,大家纷纷涌入KTV想要一展歌喉。
几乎没有几个80后、90后敢说自己没在KTV里唱过当年那些流行金曲。
燥热的暑假里,QQ群里突然有人呼唤,“下午3点,某某KTV,306包厢”。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更没有手机定位,但时间一到,大家已在包厢里坐得整整齐齐。
那个年代KTV火起来,除了没有多元的娱乐方式可选择之外,还可能纯粹是因为当时的年轻人把听歌、唱歌当成是一件令人开心和享受的事情。
男生们即使知道自己会破音,也硬是要把那句“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彻底嘶吼出来~ 只图一个畅快。
而一个女生喜欢一个男生的原因,也可能仅仅是因为对方唱周杰伦的情歌很好听,就被打动了。
曾经年轻过的8090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和KTV有关的故事。
而其中一大主题,就是失恋。这也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毕竟流行歌曲永恒的主题就是爱来爱去,失恋了吼几首伤心情歌,大不了再痛哭一场,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甭管是闺蜜还是哥们,朋友失恋陪唱K,无疑是一种坚贞友情的体现。
有人自嘲,“十年前我们点周杰伦五月天孙燕姿陈奕迅,十年后我们点周杰伦五月天孙燕姿陈奕迅。”
的确,如今KTV里最火的歌依然还是互联网时代之前唱片时代的流行歌曲,华语乐坛也已经十年没出过巨星了。
并不是现在完全没有好歌,只是那个时代的经典无法复刻。再加上如今互联网的时代信息过于嘈杂,新一代年轻人也逐渐失去了单纯、强力的共鸣与共同回忆。
曾经担任钱柜KTV雍和宫店销售经理的陈俊回忆说,KTV行业最火的时候是2005年到2009年,那时包间需要提前两天预订才能订到,即使是工作日也会每晚客满。
但2015年以后,钱柜KTV在内地逐渐衰弱,其他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KTV品牌,也风光不再。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8090后是支撑KTV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但如今,家庭和工作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少年时追星唱歌的激情早已淡化。
再加上如今网络游戏、社交软件、miniKTV、新型的线上K歌方式等层出不穷的娱乐产品为广大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元更自在的社交方式,传统KTV必然挡不住落没的趋势。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新一代年轻人不唱KTV了?” 下面有上百条回答。
有回答称“没有人约着去”或者“朋友聚不齐”,还有人表示“KTV给人的社交压力太大了,不喜欢和同事、领导们去,完全不能放飞自我”;又或者“只喜欢和音乐品味一致,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然而这样的人早就散落各地。”
在这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最能引起共鸣:
新一代年轻人不喜欢「参与感」弱的社交方式。
一个7人局的KTV,如果你不是麦霸的话,意味着你有大概七分之六的时间,是没有参与到K歌的活动中。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在别人唱歌的时候,玩手机,喝酒,吃东西。台上的人唱的什么,唱的好不好,根本没人在意。
更何况,可以玩手机,喝酒,吃东西的地方多着去了,为何非要到KTV?
当先年轻人对于KTV的厌倦,或许是因为它作为娱乐和社交方式,在今天都显得有些不尴不尬。
特别是和一群半熟不熟的人一起唱K,一个晚上也许只能轮上两三首。峰值体验不过十几分钟,其余时间都在当无所事事的陪客。
于是他们逐渐抛弃这种大锅饭式的群聚,越来越倾向于参与感更强的社交。
曾经备受追捧的KTV越来越难以成为年轻人聚会的首选地点,而曾经对KTV抱有偏见的中老年人却成为新的KTV“主力军”。
几十元就能唱一下午,我们自己带着茶水和点心过来,能唱歌也能聊天,还吹着舒服的空调,比在公园里强多了。” 一位60岁的退休大妈如是说道。
KTV曾经最引以为傲的社交功能,已经被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海啸和线下新兴娱乐方式崛起的风暴席卷得支离破碎。
KTV成为“时代的眼泪”,中老年人才去唱歌,那么如今的年轻人都喜欢玩些什么呢?
对于爱唱歌的人来说,有一大堆在线K歌app可以玩;对于不爱唱歌的人来说,有密室逃脱、轰趴馆、剧本杀、健身房等等……
如果懒得出门,大家端起手机开个黑,同样也能找到乐趣。
比起十几年前的KTV时代,如今选择的空间实在太大了。
而在这其中,剧本杀更是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新宠,让每个人都能沉浸在其中,过足戏瘾,快乐而不虚度。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撰文表示,剧本杀有着休闲、社交、个人表达等属性,加上融故事、环境、服务于一体的体验优化,满足了年轻人社交需求和新奇体验,其火爆的根源在于抓住了年轻人对多元沉浸体验的追求。
正如圈内玩家常常挂在嘴边的:“剧本即人生,请你换个人生,重活一次。”大侠梦也好,侦探迷也罢,剧本杀的魅力就在于,它用源源不断的好故事,给玩家不一样的新奇体验。
而对于很多玩家而言,剧本杀的剧情演变满足了他们的表演欲望,发散思维的娱乐性,每个人基本都可以参与讨论,交流互动很频繁,大家都有事可以做,交朋友和组队都很方便,充分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只是,我们依然偶尔会怀念那个用音乐贮存回忆的时代。
而习惯性地把头埋进手机的我们,也早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