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佩佩捐腦 台大醫:非典型巴金森氏症是腦庫珍貴資源

台湾脑库协会理事长谢松苍表示,因致病机转不同,非典型巴金森氏症病人使用巴金森氏症药物疗效有限,亟需病人捐脑作为研究、开发药物救治患者,「对于脑库是很珍贵的资源。」联合报系资料照

知名艺人郑佩佩美国时间17日离世,她生前被诊断出罹患「非典型巴金森氏症-皮质基底核退化症(CBD)」,并在过世后在美国捐出大脑供医学研究。台湾脑库协会理事长谢松苍表示,因致病机转不同,非典型巴金森氏症病人使用巴金森氏症药物疗效有限,亟需病人捐脑作为研究、开发药物救治患者,「对于脑库是很珍贵的资源。」

谢松苍说,非典型巴金森氏症有多种亚型,CBD即是其一,患者症状表现类似巴金森氏症,患者会出现肢体动作迟缓,部分患者出现发抖等症状,且使用巴金森氏症疗效有限,临床上若发现患者用药数年后,疗效逐渐不理想,就会怀疑患者罹患非典型巴金森氏症患者,「典型巴金森大部分治疗情况不错,但非典型患者治疗是很大挑战。」

「非典型巴金森氏症患者,多要在往生后进行神经病理解剖,确认不同脑区退化程度、异常蛋白累积状况,才能确诊。」谢松苍表示,非典型巴金森氏症患者目前无药可用,是神经医学界一大挑战,目前虽由运动方面症状,可知患者在大脑与运动相关的脑区、回路受到影响,但对最原始的病理机制理解有限,必须借由往生后的神经病理研究,才能开发出好的治疗。

台湾脑库目前已经收纳5位病人往生捐赠的大脑组织。谢松苍表示,其中上周新收入的大脑组织,即是非典型巴金森氏症患者捐赠,但与CBD不同,该患者罹患的是「多系统萎缩症」;其余分别为1位小脑萎缩症患者、2位运动神经元疾病(渐冻症)患者,与1位先天性神经障碍患者,患者年龄落在40至60岁间。

谢松苍表示,人类脑部有27脑区,脑库收入后必须由神经病理学医师细切、染色后,才能做出病理诊断,必须历时数月,病理诊断亟具重要性,是临床研究的重要依据。另,已有20多位民众签署捐脑同意书,其中也有非患者表达捐赠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