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京音乐 中国古乐活化石

2018年1月18日,北京文博交流馆重装开放,馆址为已有500多年历史的智化寺。(新华社

「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人在演奏。(新华社资料照片

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团演出中。(新华社资料照片)

传承570年的智化寺京音乐,日前在北京博物馆举行音乐节,第27代传人胡庆学吹奏来自古代龟兹乐器管子与同伴们的笙笛乐音相和,演绎传承自唐代的套曲金五山》,融合唐宋遗韵宗教音乐的旋律,在位于北京东城区米仓胡同的智化寺绕梁,为初夏的夜晚添了几许禅意

智化寺京音乐来自明代宫廷礼仪音乐,以明确纪年工尺谱本、特色乐器、曲牌词牌按代传承的演奏艺僧所组成,是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袭乐种,被称为「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并列,2006年列入大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剩39首可被完整演奏

工尺(音扯)谱是一种以文字「上、尺、工、凡、六、五、乙」代表音符、可移调的记谱法,源自唐朝晚期,现在只有传统戏曲的伶人和学习者还会使用。智化寺最早的工尺谱本是在清朝康熙33年时,由第15代艺僧永干抄录完成,1950年代时,一名智化寺僧人发现后,送给著名音乐史和音乐理论家杨荫浏。

杨荫浏以谱本和智化寺第25及第26代艺僧所吹奏的音乐比较后,发现智化寺现存的京音乐将数百年前的晚唐音乐保持得非常完整,延续570多年的音乐没有任何演变。要学会智化寺京音乐,熟记工尺谱只是其一,更多演奏细节要靠师徒口传,而现存的工尺谱记载137首曲谱,但只剩39首可被完整演奏。

胡庆学是河北省固安县屈家营村人,1974年出生,从小学习古乐,看得懂工尺谱;1991年,时年17岁的胡庆学被智化寺老艺僧相中,与其他5名小乐手入寺;第26代艺僧曾勉励这群学徒精进技艺:「深入其乐,吹出真音,只争朝夕,延音不止。」

一招一式比照僧人

学艺的辛苦让小乐手们难以坚持。胡庆学说,当学徒时,他和同伴共6人住在10平方公尺(3.025坪)的宿舍,每天5点起床,随师傅到北京日坛公园练习,每月工资仅90元人民币,所以大家都曾逃离,他更是逃跑2次。

胡庆学表示,大家都不是出家人,师傅却以僧人的威仪要求他们,行走坐卧、一招一式,都有严格规定:「师傅很慈祥,但又很严厉,说话有时候也会很不客气……吃的馒头烙饼扔掉一点,师傅就不高兴:『你们这农民的孩子不能糟蹋粮食』,语言很刻薄的。」

入寺5年后,由于工钱少,不能养家糊口,胡庆学和同伴先后离开,但却忘不了智化寺。胡庆学1995年12月先回去,但待不到半年,这群第27代传人在1996年4月全部都走了,这回胡庆学回老家,改行当货运司机。

2003年冬天,智化寺计划录制京音乐唱片,希望抢救仅存的39首音律,所以师傅张本兴亲自到河北找回徒弟。胡庆学感慨地说:「我一看他(张本兴)那眼神当中觉得有期望,因为自己师徒合作很完美,会很完美的一个东西,如果录出来,我说行呗,就答应了。」不只是胡庆学,师兄弟们也都全数回到智化寺。

与第26代艺僧们花4个月抢救性地录制现存的39首乐曲后,这群已届而立之年的第27代传人就未曾离开智化寺。2008年张本兴离世,老艺僧陆续凋零,胡庆学后悔没有多学点

小灵通 智化寺

始建于西元1443年,原是明代司礼监总管王振家庙明英宗赐名「报恩智化寺」;该寺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建筑宏伟,有精美的壁画造像。王振擅自把宫廷音乐移入寺院,并加入艺僧编制,形成智化寺音乐。因王振开明代宦官乱政之风,导致「土木堡之变」,乾隆皇帝在西元1742年下令封智化寺,香火由盛而衰,清末靠出租禅房维生;1990年,八国联军入京时,破坏该寺部分建筑;1957年,北京市拨款修缮,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大陆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城内唯一留存有明代转轮藏等文物、现存最大的明代建筑之一,也是集音乐、佛经、壁画等佛教艺术为一体的寺院。(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