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餐桌--结婚前请去背包旅行
H和T 是对可爱的老嬉皮,典型的战后婴儿朝,德国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学潮和社会运动就是他们的痴狂年少。这对情侣同居了几十年,坚持不结婚--「我们之间不需要那张纸!」
但老来还是为了那张纸带来的税务优惠和遗产规划,终于在结婚证书上签了字。
T退了休还是很酷,就算冬天清晨照常骑马遛狗,奔跑在森林雪地上,狗儿喘息吐出白烟,马蹄哒哒,小蛮腰练得比我还细,大腿比我还结实。我看了她年轻时的照片,披着一头金发,闪着蓝色眼眸。
她现在双眼还是一样有神,但被岁月磨去了锋芒,会用春天阳光般温和而稳定的目光望着你,脸上皱纹微微柔柔晕开,像一朵向日葵花。
而H满头花白还是像年轻小伙子一样暴躁,发怒咒骂如同一阵狂风,觉得自己错了后,会不好意思地搓着双手,再花上三倍力气来陪笑讨好。他农场上养的动物都是他的孩子,孩子总是要哄要宠,他从不吝惜时间和动物说话。
有只跛脚绿头鸭是他最宝贝的宠物,想进厨房时会用扁扁的鸭嘴「喀喀喀」轻敲玻璃窗,那栋爬满藤蔓的红顶小屋像极了童话里的插图。
相爱容易相处难,每个婚姻都有问题,每对伴侣都是奇迹。想想实在不可思议,H和T在一起将近半个世纪。
H在谷仓忙着修拖拉机,我和T边打扫边聊天,T抱怨一个男人把屋子弄得一团糟的本领比两只狗还高强。
我问:「你和H第一次见面时,有想到这一天吗?」
「哪一天呀?」
「哈哈哈,对我来说是个可爱的糟老头就够了。」
我吸地毯时,帮天下众姊妹问了一个亘古难题:「人海茫茫,你怎么知道就是他呢?」
「亲爱的,你想知道一个男人适不适合走一辈子,那就一起去旅行吧。」
只要看他们的厨房架子上各种来自不同国度的香料和酱料,就能轻易知道T和H简直有旅行癖。
照老一辈德国人「连用蒜头入菜都怕口臭」的顽固脾胃,T那本食谱实在太厚、太精彩、太叛逆,她能随时烹煮他们旅行时吃过的各种异国菜肴,用酸甜苦辣咸颠覆她父母辈只吃惯黑面包配起司香肠的平淡口味。
年轻力壮、筋骨强健的时候,行遍天下。现在老了走不动了,用食物在餐桌上环游世界也不错。
因此随着我们把印度咖哩或是中式炒杂碎端上桌,用餐时的对话通常是:「喔.....你还记得我们在果亚第一次用手吃鱼咖哩吗?」或是「天哪,你在新加坡那个时候,筷子用得真是太糟糕了。」甚至「在亚马逊误食了谜样动物的肉,结果食物中毒......!」
如果他们有朝一日突发奇想,想创立宗教的话,传的应该就是「旅行得永生」之类的教义福音。
所以现在T说:「要知道这个人适不适合你,结婚前最好一起去旅行。」我一点也不惊讶。
T遥想当年:「我记得第一次出远门背包旅行的时候,我爸妈吓得半死,那个年代不像今天哪..........上网订张机票就走,连钱也不用换,刷信用卡就好。」
T加强语气:「那可是大事!」
那个年代,是冷战的沉默年代,然而,耳边响起众声喧哗。切格拉瓦在拉丁美洲打游击,不只是一个T恤图案;中国还是神秘的铁幕;印度仍在圣牛缓步中,尝试计划经济;美国深陷越战泥沼,仍执意登月;披头四用音乐号令天下,以花朵对抗枪管。
已成为二十世纪神话的伍斯托克音乐节举行时,他们躬逢其盛。旅行数年,T和H穷得只剩下肩上的背包,灵魂却富甲天下。
T用「旅行回来才打算举行婚礼」的说词,来安抚一辈子待在家乡小镇足不出户的父母,对于这样漫无目的的浪游,他们不能理解,只会心脏病发。
出身富贵的欧洲青年自古就把壮游传统当成绅士养成教育的一环,增广见闻,免得像土包子 一样在社交场合丢人现眼。但一提到普及寻常百姓家,六零年代的嬉皮才是现代背包客的开山祖师爷,他们的旅行经验塑造了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又重新定义了旅行精神。
我说:「所以就是No backpacking,no wedding(不背包旅行,就不结婚)啰?」听起来像旅行相关产业的广告标语。
T:「也可以这样说吧,我也是和H环游世界回来后,才真的把他当成人生伴侣。」
虽然一身反骨的嬉皮世代不屑结婚这套,她爸妈终究没看到女儿披上家传手工蕾丝婚纱的模样。
但H和T两个人自由奔放的青春年华消逝后,仍互相扶持了大半辈子,张口大胆咀嚼啃咬了各地风味,再一同慢步迈向齿牙动摇的老年。
曾被异域的壮丽山河撼动不已的双眼,现在只瞅着摇椅上睡得呼噜响的猫咪,他们看了太多,早已不想东奔西跑。
T斩钉截铁:「从低预算长时间的背包旅行途中,才可以彻底认识一个人。相信我,这比约会吃饭看电影准多了。」
我翻着发黄的照片,H和T的脸颊竟然曾经那么丰满,肌理简直透出亮光,对着镜头纯真得仿佛不知道几十年后,我将对他们带笑的青春美眸那么惊艳。
他们那段浑身脏兮兮搭便车横跨澳洲的日子,在阿拉伯沙漠包着头巾、骑臭烘烘的骆驼的日子,在巴西嘉年华被灌得烂醉才会跳森巴的日子。
「哎呀,那间离喀什米尔几个小时的神殿我也曾去拍过照!原来印度真的一直都是那个样子!」我心想。
时光定格的刹那变成永恒,而要一起成就这些带着回忆的照片,对的人比对的照相机还重要多了。
背包旅行不像五天四夜的观光旅行团,包吃包住包交通,万事有人照料,再怎么不合拍,忍一下子就过去了。长时间旅行其实是换不同地方生活,一样要面对柴米油盐,却完全没有故乡的熟悉感。
时间不够时,到底要泡博物馆,还是逛菜市场?
要每天提高点预算好换来起码的舒适度,还是刻苦节俭、好把钱省在「让自己一辈子忘不了」的昂贵体验上?
当一个想爬山攀岩,另一个只想在沙滩上晒太阳,那要怎么「乔」?
一个按表操课的控制狂,如何学会随遇而安,面对班机被无预警取消时,也不会像遇到世界末日那样抓狂。
而就算你天生惫懒,到了天地的尽头也能抱持着「来去乡下住一晚」的随缘心态,也得承认没人敢打包票,一口咬定自己哪天不需要动用直升机的紧急医疗保险。
被抢了、被偷了、被骗了,两个人是争吵责怪「你这个猪头......」,还是包容体谅「算了,就当成一个经验啰.....」?
吵翻了如何和好妥协,无条件支持是不是只因为不敢打开天窗说亮话?
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对或错的答案,仅仅代表两条人生路交错时迸出的火花。
旅途上日日夜夜二十四小时,随时要面对价值观、金钱观、喜好兴趣、生活态度、日常习惯、协调能力、学识社交、性格体能等等,这些有形无形的条件全部综合起来,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东西。
两个独立的生命不但鸡兔同笼,还要两人三脚,这就决定了一段旅程的品质,甚至长短。
拆伙不见得好,人毕竟是社会动物,总希望有个伴一起分享悲喜、祸福与共,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千山我独行的孤寂。荒野一匹狼之所以对着满月嚎叫,你怎么知道牠不是因为怨叹孤家寡人罗汉脚?
而不拆伙也不见得好,君不见不少人一路咬牙忍受,临头才恍然大悟,把力气都用在磨合争吵的无限回圈上,白白错过了路上大好时光。人生旅程总比想像中的短,或许没有「下次出游绝对不找这个王八蛋」的下次。
不是不能中途走马换将,但问题是不管换了谁,就算天仙下凡也一样要面对怎么吃、怎么睡、怎么走、怎么花钱、怎么看医生等俗人俗事。
最要好的姊妹淘或换帖兄弟不见得能一起旅行,而能一起背包旅行的人,却永远最意气相投。背包旅行是最好的相亲,最全方位的约会,能让你摸清楚一个人的性情。
结婚前请去背包旅行,好好认识未来的枕边人,若无法通过这个试炼,结婚只是离婚的前奏曲。
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个人,能一起分享探索世界的热情,不要轻易让他(她)离开。如果你很幸运,你们会是终生好友;如果你非常幸运,可能引为毕生伴侣。
如果走了天大的好运,那就能像H和T一样,纵横四海,老了后在餐桌上用味蕾取代双脚,继续一起走下去。
●作者张健芳,台中人,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患有重度背包客症候群,嗜旅行,热爱食物背后的人情趣味,稳定朝著作家之路迈进,立志当个「职业说书人」,带着读者在餐桌上环游世界,著作有《1个旅人,16张餐桌》(圆神出版),荣获2012年11月诚品选书。作者有个人脸书与部落格,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