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峰会显示国际秩序前景混沌不明
(图/新华社)
习近平访法行引起关注,首先在于近年因俄乌战争、美欧合作对华去风险、欧盟抵制中国电动车销售,与北京施压东欧小国等事,使中欧关系深陷危机。其次,虽然疫情后与北京来往的欧美政要不少,但马克宏是当中极少数支持世界多极化、直言西方势力趋向没落、欧盟应强化战略自主,又提出法军可能进驻乌克兰抗击俄国侵略的高声量领袖。虽然在台湾来看,这个不安分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屡屡「疑美论」发作,但必须客观地看到,法中的互动其实是国际秩序继续深度变迁的写照,不宜以人废言。
中法此次峰会达成的声明或合作文件,除了关于以巴冲突是呼应安理会近期多次表决的意旨而显与美、以立场迥异,其他多属低政治领域的意向宣示。加上在庇里牛斯山滑雪名胜托马莱山口特别招待习近平夫妇,现阶段巴黎与北京友好的象征性远高于实质。这虽有助于缓和欧盟战略自主削弱、全面倒向华府的走向,却难扭转中欧贸易冲突、中俄经贸合作以及中美对抗的大势。
但是当峰会前后,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代表、西班牙籍的欧洲议会前议长波瑞尔(Josep Fontelles),5月3日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的一场题为「世界面临战争挑战」的演讲,也部分呼应了马克宏近年来不少与美国主流有所出入的重要观点,值得对马克宏总统有成见的人士参考。波瑞尔的讲题,开宗明义自然是谈距离欧洲不远的俄乌之战与以哈冲突。前者构成欧洲的「生存威胁」,后者冲击了欧洲的价值信念。不过他还从欧方的角度阐述了以下数点,值得我们省思。
首先,波瑞尔的看法略同马克宏的,显然是美国霸权的终结。与此相关的是战后国际秩序基础的流失,后冷战的国际体系不复存在。多极化的世界不仅是进行式,甚至变得更加碎裂,致使过去全球的互赖变成对抗的武器,国家间更少合作、更多冲突;尤其是原本以为应该淘汰的争夺领土空间与势力范围的冲突。
其次,在这样的景象的深层,不同于「中国达峰论」看衰北京的主张,波瑞尔引用也很有争议的GDP购买力平价衡量美中欧实力,说明过去30年中国经济规模全球占比从6%升至20%,欧洲从21%降至14%,美国则从20%降至15%,这确实是东升西降。伴随着金砖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世界多极化是难以否定的事实。
最后,欧盟历来自诩为「规范性强权」,重视能把欧洲的「规范」与「原则」向世界传布。但从气候危机、疫情到上述两场战争,波瑞尔坦承这样的信用遭到「双重标准」严重的质疑。疫情之初美欧承诺向发展中世界援助疫苗,却因本国优先拖延甚久,倒是中、俄疫苗先驰得点。因应暖化减排的义务分配,又令许多工业化不久的国家不满。谴责俄国侵略的「战争罪刑」铁口直断,对短时间造成不成比例伤亡的以哈冲突却支吾其词。于是许多避险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辩称:「共享价值不等于共享优先事项。」意即西方集团既然有自己利益的优先事项,南方国家何尝不能比照?
不同于波瑞尔建议未来欧洲要兼顾「原则、合作与实力」,清华国关名家阎学通近日在匈牙利智库演讲认为在美国放弃全球化下,中国要缩小在科技与数字领域的差距相当不易,更别说塑造有利北京的全球秩序,能避免美国布置的新冷战已属上算。若考虑到美国独占的全球铸币权就更是如此。国际秩序前景混沌不明,欧、中识者能慎重以对,我们应该见贤思齐。(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