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习普会牵动国际秩序(刘必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俄罗斯,在政治面,西方不可能成全习近平调停俄乌战争成功,让他由破坏秩序者变成和平缔造者;在技术面,中国方案也真不是那么容易平衡落实。(资料照/路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预定3月20日到俄罗斯进行3天正式访问。虽然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丁已经会面过40次,但因俄乌战争久而未决,中美关系又日见低迷,因此这次「习普会」,无论时机、意义、成果,都格外为人关注。

中俄峰会当然不能只放在双边关系的框架里观察,一定要拉高视角从国际政治的大格局俯视,庶几见其全貌。

北京宣布习近平访俄的消息是在3月17日,距离3月10日中国宣布成功调停沙乌地与伊朗复交才刚满1周,因此努力想把习近平此行顺势包装成中国为弭兵止战所做一系列努力的一部分,塑造习近平和平促进者的新形象。

这是一种国际宣传,但也有国际秩序典范转移的底蕴。因为中国调停沙乌地与伊朗复交,证明中东国家在多极的世界里可以有美国以外的更多选择。中国加强与沙乌地合作,也不只是深化双边关系,更要与沙乌地的主权基金合作,一起对中东与北非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让他们不再完全依赖西方。

其实不只是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甚至印度,在俄乌战争上也并非皆与美欧同调,由此就可看出一个多极化的国际秩序正在胎动,这就是很多观察者所指出的「典范转移」。

但西方却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习近平的俄国之行。美欧认为习近平此行是去为俄国送暖的。因为17日宣布习近平访俄当天,国际刑事法院正式指控普丁犯下战争罪,并对他发出逮捕令;北约欧洲盟国决定对乌克兰提供战机;土耳其同意芬兰加入北约,这都证明普丁愈来愈陷入孤立。所以习近平此时访俄,姑不论是否会承诺对俄提供武器,只要两国抱团愈抱愈紧,就会让中国和俄国一样,都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站在对立面。在西方眼里,世界就是支持侵略和反对侵略两边,没有日趋多极的典范转移。

西方认定中国是要拉拢与西方不睦的国家,如俄国与伊朗,一起挑战美国所领导的国际秩序,因此西方必须加以围堵。他们也认为中国调停的沙伊复交根本经不起考验,中国没有促和的能耐。

对于中国想调停俄乌战争,西方的批评主要在两点。一是中国立场看似中立,但却是亲俄的假中立。第二,美国算准习近平在莫斯科一定会呼吁俄乌双方停火,所以先发制人,表示此时停火,无异追认俄国的侵略,这是万万不可能答应的。欧盟也表示要停止战争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俄国撤军,恢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所以习近平想要藉这次俄国之行在调解俄乌战争上有任何进展,怕是不可能的了。

然而细究中国提出解决俄乌战争的12点方案,也发现确有执行难度。如第1点尊重主权,这必须挞伐俄国侵略;第2点重视各国合理的安全利益与关切,这又必须同情俄国,两点在执行时的平衡就很难拿捏。

所以在政治面,西方不可能成全习近平调停俄乌战争成功,让他由破坏秩序者变成和平缔造者;在技术面,中国方案也真不是那么容易平衡落实。所以习近平此行纵有全球格局的恢弘企图心,但最后的成果可能还是只能落在双边关系的加强之上了。

(作者为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