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美国的大国政治(刘必荣)

美国副国务卿雪蔓Wendy Sherman。(美联社)

最近国际政治上几个事件,清楚勾勒出美中俄三国之间的博弈。

美国副国务卿雪蔓25日到中国大陆访问,在天津先与大陆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谈,然后会见外长王毅。之前两国为了雪蔓访中所见到的大陆官员层级问题,差点让访问破局。后来北京以「会谈」、「会见」的文字游戏解局,美国则以在新闻稿中只提到「王毅等」官员解题,并强调这是双方坦诚交换意见,并非正式谈判。在彼此都宣称没让步的情况下,乃有了雪蔓天津之行。

上面是外交技术的操作,在高一层次的外交动作上,双方也都有软有硬地做了一些宣示给对方看,也给自己内部的鹰派看。雪蔓到大陆之前,美国指控了中国骇客攻击微软,也提醒美国企业到新疆与香港投资的风险,一架行政专机更突然在7月中飞抵台北递送一份文件,这都在给中国大陆压力。但在这同时,美国也安排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公开宣布,不支持台独。中国方面则在雪蔓抵达前两天,宣布动用《反外国制裁法》,制裁美国6位前朝官员和1个组织。等这些防卫动作各自摆好,大家才坐下来在天津会谈。

为什么两国不愉快却还是要见面?因为中、美终究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边关系是非零和的,也不可能真正脱钩,总不可能永远相抗。更何况两国之间虽有冲突,但可以合作的地方也很多,包括气候、北韩、贸易等问题都是两国之间可以找到重叠利益的地方。两国之间有冲突有合作,剑拔弩张但也有沟通管道,已变成正常的大国外交模式。拜登与习近平也有可能10月在G20峰会期间举行双边会谈,这是外交战略的层次,需要雪蔓到大陆做前期的铺垫,所以才有下面从外交战略到外交动作到外交技术的一系列铺陈。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美国在21日宣布不反对德国与俄国之间北溪二号天然气管的修建。白宫官员的说法是北溪二号已即将完成,年底就要开始营运,这时反对它的兴建是没有意义的。北溪二号长750英里,从俄罗斯直接拉天然气管走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绕开了波兰和乌克兰。俄国输德的天然气将增加1倍,但波、乌两个也因此少收了天然气管的过路费,并可能受到俄国中断供气的威胁。

为降低北溪二号的冲击,德、俄同意继续支付乌克兰过路费直到2024年,还可能再延长1年。美、德也将设立10亿美元的基金由德国管理,帮助乌克兰能源转型;两国也承诺一旦俄国威胁到波、乌安全,将对俄进行制裁。

北溪二号的意义在哪里?在于德国走出自己的外交政策,俄国因此分化欧盟,美国也以此拉拢了俄国。在美中俄的棋盘上,稍微挪动了一下权力的天平。

这就是今天的大国关系,有冲突也有合作。那中俄之间难道就真如北京说的,关系那么好吗?就没深层的猜忌吗?也未必。中、俄在中亚、缅甸、乌克兰,很多政策都未必合拍。所以他们一样也会是有冲突有合作的大国关系。冲突与合作的程度或许不同,但双边关系都是非零和的。

在这种情况下,小国也要跟着旋律在外交政策上做有弹性的调整,将全部筹码单押一国,恐怕最后会成为唯一的输家。(作者为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