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破壁之路 多的是你不了解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11月15日报道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快速走过世界发达国家在过往百年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和大部分被浓缩的工业化历程一样,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工业,同样在短短二、三十年中,一路疾跑追赶拥有百年历史的全球汽车巨头,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齐头并进,建立国际水准技术实力。

在最新一期本站《了不起的中国制造》系列科普节目中,本站有幸邀请到中国航空核电高铁领域行业专家及相关领域行业翘楚。围绕中国动力破壁之路展开一场论坛思辨,一同探寻在发动机、动力技术层面上如何实现“软肋铠甲”,共同“论道中国动力,探寻破壁之路”。

嘉宾:

郭淑英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胡铁刚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研究院总经理 兼长安英国研发中心总经理

范建新 |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原副总工程师

许余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以下是精彩对话瞬间回顾: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郭淑英女士谈到中国高铁跨越式发展时讲到:

复兴号为什么叫复兴号?因为这是完全中国标准的动车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高铁是将国际先进成熟技术专利引进并消化吸收,最终完成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跨越式发展的“中国奇迹”。因中国高铁奋发崛起,预测中国在全球尖端机械制造出口市场中的份额将从2010年的8%增加到2020年的30%。中国高铁吸收外国技术并创新改进的做法对世界铁路市场产生了影响,在成本效益、推进速度层面更是技高一筹。因此,通过中国高铁之科技强体的发展方式或许将严重影响到美国、日本、欧盟等创新型经济体的未来竞争力。

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着重体现在智能化对于生产技术的有效变革,我了解到长安在合肥设有模范智慧工厂,明日座驾CS75 PLUS正是诞生自此处。智能工厂最大亮点是生产效率极高,每60秒就会有一辆汽车发动机走下生产线。生产中应用大量机器人在焊装、组装等工序。这是中国制造自动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的最好佐证案例,与此同时运用了云、大数据等生产管理技术,生产线数控率达到了80%,自动化率达到了90%,数据上云达到了100%,车辆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被记录下来可追溯,如此一来就能保证汽车生产质量的高度一致性。

郭淑英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

可以看到汽车在智能化、网联化层面近年来是所有交通运输工具范畴内的先锋,对于自我革新,积极开发智能化技术的魄力大家有目共睹。可以预知的未来,实现汽车共享、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原副总工程师范建新先生就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型产业规划议题时讲到:

对于全领域交通工具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侵扰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我国船舶行业也积极加入到世界性组织中,参与讨论船舶工业如何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策略。近年来在排放法规层面上开始逐步接近汽车排放法规要求,特别是更清洁的原料,比如LNG、氢气等等,最终目标方向一定是电气化、清洁能源等符合可持续化发展规划的能源替代方案。

范建新 |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原副总工程师

中国造船技术从海外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走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轨迹。可以看到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优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同样采用全球技术为我所用战略,蓝鲸动力正是中国车用内燃机里程碑式明星产品。未来船舶动力与汽车动力有相似目标,就是积极加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实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进发。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许余先生谈道: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经过近40年的吸收消化创新中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并成功走出国门开始为英国建造大型核电站就是采用的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

核动力未来的发展是“多用途”。我们希望它能到离用户更近的地方,成为安全地放在我们的身边的应用。核能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在内的清洁技术可以有机结合,利用核能高效清洁的特征发电、制氢。从而实现真正环保、清洁能源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宏图。

许余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华龙一号”作为我国“走出去”的先进技术,我认为是一个旗舰型产品,我们也希望它未来在国际上去博弈,得到国际的认可。 核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且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努力方向正是希望未来天更蓝、水更绿,这是中国核电人永恒的追求目标。同理可以看到长安汽车通过全球战略布局、技术持续革新,以蓝鲸动力为代表,在发动机动力、排放、品质层面上完全达到国际水准,正是中国动力的时代壮举。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研究院副总经理,兼长安英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胡铁刚先生最后谈道:

与船舶、航空、高铁、核电覆盖海陆空三维交通体系,以及核能尖端技术在发展历程中所克服的技术壁垒相似,长安汽车在动力知识产权和研发技术实力上也是从无到有,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掌握全部知识产权,一路践行。

胡铁刚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研究院副总经理 兼长安英国研发中心总经理

在汽车领域,涌现出以长安“蓝鲸动力”为代表,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的中国汽车历史性成就。

我们就以长安“蓝鲸动力”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汽车动力突破技术枷锁,实现”软肋变铠甲”的发展历程缩影。“蓝鲸动力”是长安汽车率先作为中国汽车品牌所打造的专属动力子品牌,它代表着先进高效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

●蓝鲸动力,中国奇迹

蓝鲸NE动力平台由长安汽车中国、英国及全球研发团队以“时差接力”的不间断研发模式,历时4年打造而成,是中国品牌首个基于领先模块化顶层设计,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标准的全新模块化发动机研发平台。

2016年,长安汽车便推出了第一款蓝鲸2.0T GDI发动机,当时是为长安高端SUV打造的专用动力,这款动力如今匹配在CS75 PLUS这款明日座驾上,具有171kW最大功率,核算升功率大约是85kW余,扭矩360N·m,在我们特殊的标定技术下超增压可以达到380N·m,给用户非常极端的动力感,已经相当于3.5升的自然吸气动力。

在2019和2020年我们在蓝鲸2.0T GDI发动机推出后又推出了它的姊妹篇,1.4和1.5TGI的发动机,性能与排放上进一步升级优化,并且随着动力技术层面上的技术积累,用户对于装备蓝鲸动力的长安车型已经建立了良好口碑,相继长安汽车所推出新车首月销量破万的火爆市场反馈,都与蓝鲸动力金字招牌息息相关。

长安蓝鲸动力连续四年实力登榜十佳发动机,中国汽车发动机的突破技术壁垒。

蓝鲸NE  1.5T高压直喷发动机荣获“中国心”2020年度十佳发动机。

蓝鲸NE 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由长安汽车携手博世、舍弗勒、法雷奥、壳牌等顶级供应商打造,具备“劲、静、净”三大特点,不仅动力性能显著提升,同时兼顾节能环保,满足国六b排放法规。

在合肥长安智慧工厂,生产线上最快以47S生产节拍在生产一辆长安CS75 PLUS,被誉为明日动力的蓝鲸动力总成也在此生产、组装。

蓝鲸2.0T GDI高压直喷发动机,拥有74项知识产权专利,具有360N·m超强扭矩。具备动力强劲、NVH控制优异、节能环保三个全面特征。

蓝鲸NE 1.5T发动机

※动力强劲:蓝鲸2.0T GDI发动机引入“TC+GDI+DVVT”黄金组合——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提升升功率提升50%以上,中低速扭矩提升50%以上,加上INA的DVVT系统,最大扭矩转速降低至1750rpm(转),而最大额定功率可达171kW,扭矩则达到了360N·m,与不少3.5升V6级别的自然吸气经典机型不相上下。

蓝鲸2.0T GDI发动机

※NVH控制:安静性是家用车的重点考量因素,与那些为了节省成本的三缸发动机不同,蓝鲸系列发动机采用更为平稳的四缸设计。同时,这台发动机集成国际一流的NVH控制技术,比如来自博世的高压燃油直喷系统、盖茨的正时轮系等,可以有效的降低发动机噪声,让发动机怠速噪音低至37分贝,赶超了不少合资同级增压直喷发动机。此外,还引入平衡轴设计,实现振动的高效抑制,为乘客带来顺滑舒适的感受。

※节能环保:效率与排放也是当前的汽车发动机非常看重的,尤其是国内推行的国六排放,对发动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蓝鲸2.0T GDI发动机采用了滚流燃烧系统,并结合活塞头的设计,实现缸内混合均匀,快速燃烧,此外还有缸体缸盖平行冷却技术,确保发动机快速暖机,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不但达到了国6b排放标准,而且结合爱信8速自动变速箱和STT智能节油启停系统,推动1.7吨的CS75 PLUS综合油耗也只有8.1L/100km,加上可以使用92号汽油,可谓非常节省。

●结语

在这些年的探索历程中,时代曾赋予一些中国汽车品牌成为自主品牌的先锋者与带头人。也曾让它们碰过壁、绕过弯。最终让它们在千锤百炼与百折不挠中修炼出独有内功,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代表之一,长安汽车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将摸过的石头变成自身发展的基石,同时为中国汽车企业蹚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如今,借力汽车智能化、共享化、新能源化等趋势,长安汽车正在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布局,为进入新一轮市场竞争做准备。

汽车动力与核电、高铁、船舶等运用动力技术相关领域都在极力掌握核心技术,此外在光刻机、5G通讯方面,也频频上演破壁之路,将软肋变铠甲之中国力量。随着技术的积累,中国力量助力产业发生重大变革,有充分理由相信,未来中国全领域会有越来越多赶超成绩,有更多接近、超越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节目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