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 实现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

中国破解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世界难题。图为科考队员进行深海潜标玻璃浮球声学释放器的回收。(图/翻摄自中国青年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于2日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母港。在本航次成功对两套深海潜标进行实时传输改造,破解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新华社》报导,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潜标观测网历经3年多建设,目前拥有潜标近20套,成功获取了热带西太平洋代表性海域连续3年的温度盐度洋流等数据,将为中国科学家探索研究热带西太平洋环流的三维结构暖池变异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宝贵数据资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凡指出,海洋实时观测数据长期依靠卫星遥感和浮标。用于观测水下和深海数据的潜标只能每年回收一次,从中获取数据,无法像卫星遥感和浮标那样获得实时数据。而在本航次中,科考队员在水面上放置了一个数据实时传输的浮体,它与潜标通过无线有线两种方式连接。潜标将数据传输给浮体,浮体发射到卫星上,卫星再反馈回陆地实验室

王凡指出,潜标数据的实时传输,将为海洋环境全球气候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实时传输回的数据将提高海洋气候和环境预报精度。据悉,深海潜标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共同研发而成。

报导称,这个航次中,科考队员还成功回收2015年布放在这个海域的11套深海潜标和300余件观测设备,并重新布放14套深海潜标和440余件观测设备,再次刷新了单一航次布放、回收深海潜标观测设备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

▼中国海洋调查船科学号。(图/翻摄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