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视野-基期与转型带动 明年经济拚逐季向上

首先,就基本面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21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指出,大陆经济可能出现「准停滞性通膨」情况,经济成长增速偏低,而生产者价格涨幅过高。他并预期2021年第四季GDP年增率可能低于4%。倘若需求持续低迷,生产者价格却保持高位,企业利润将受到挤压,导致现有的经济风险「释放得太快」。

他指出,这种可能性需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生,将持续到2022年。其实,大陆9月份后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些泡沫」破灭似乎难以避免。若从当前形势观察,2021年第四季经济增速极有可能低于4%,专家也呼吁,政府应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部分房企快速扩张等结构性问题,采取软着陆方式,尽量减少负面冲击。

事实上,针对目前经济状况,大陆在7月底的会议上,已提出跨周期调节的论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2021、2022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笔者认为,这一表述确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大陆宏观调控的基调和宏观政策的基本态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简单解释,传统的宏观调控更多体现的是对经济的「短期」调节。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则打破了这一传统,旨在建立和完善一套站位更高、侧重解决中长期问题的宏观调控框架,将宏观政策由「短期视角」和「速度视角」拓展到了「中长期视角」和「质量视角」。

因此,相对2021年上半年的高基期,加上目前大陆各类经济指数有放缓迹象,笔者认为,现在股市已经反映了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不好,如果有政策推出(很有可能),那目前股市反而是长线底部。近日沪深300指数重新站上季线,创业板也稳守季线之上,预料目前到农历年前有一波涨势,春节年后大陆股市也随之有一波修正,预计股价指数2022年可望逐季向上。

跨周期性政策也宣示政策将托底,除了政策方针外,笔者认为,有两项转好的利多:首先恒大财务危机可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年内新高,加上先前大陆境内的限电危机消除,有利生产者持续营运。再者,我们见到消费增速回暖,PPI见高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打底,工业利润回升,此皆有利于宏观经济维运。

由于第四季实体经济持续向下,A股投资建议掌握两大原则:第一、科技自主可控:重视新科技(3A)及新题材(元宇宙)。第二、内需保供:重视涨价概念股,尤其2021年因原物料上涨受害的产业,2022年可能出现戴维斯双击(指在低本益比时买入股票,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本益比卖出,赚取加倍效益)。再者确保粮食安全,种业、猪周期也值得持续关注。

操作上,笔者建议「十四五」的政策有利于科技与消费类股;故持续看好科技(仅苹果链的半导体、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工业(新能源车、新能源),以及消费(食品饮料、新能源车、农业)白马龙头类股(年中财报公布成长趋缓利空及第三季疫情影响已反映,一线品牌开始涨价,必须消费长期买点已至)。

总言之,岁末大陆A股的估值已经重新调整,相对于全球主要十大交易市场,大陆A股2021年表现落后,长期投资价值浮现;观察中美元首「拜习会」落幕,两国紧张气氛降温,若愿意互相沟通之机制持续,市场没有意外的风险发生,则现阶段仍是逢低进场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