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政為股市增資 分析指穩定市場非量化寬鬆

中国央行宣布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成中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分析认为此举是在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杠杆能力、稳定市场,并非中国版量化宽松(QE)。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今天宣布,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即日起接受申报,首期操作规模人民币5000亿元(下同,约新台币2.25兆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综合香港经济日报、第一财经报导,这项政策被视为是一种长期性、制度性安排,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抑制羊群效应,借此维护市场的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参与度,提升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的传导效率,平衡债券、股票等市场发展。

报导引述业内人士表示,互换便利的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的范围也可能会视情况扩大,这些灵活性均显示这项政策工具未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另一方面,互换便利采取「以券换券」的方式,亦即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将手里流动性较差的股票、ETF等资产抵押给中国央行,换取流动性更好的资产,例如国债等。接着将换入的资产卖出或以抵押等方式在二级市场进行融资,获取的资金只能投入股票市场。

分析指出,由于这项政策并不是由中国央行直接给钱,因此不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也并非是量化宽松(QE)。

今年上半年时,中国央行在二级市场大幅增加国债买卖时,金融市场也曾纷纷议论「中国版QE要来了」,当时官方否认并称「买卖国债与量化宽松截然不同,中国仍坚持正常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一般而言由各国的中央银行主导,透过公开市场的操作方式,增加外部经济环境的货币供给量,为银行等机构注入流动性,过去包含美国、日本、英国都曾采取相关措施应对经济问题。然而这个政策也存有风险,特别是未经妥善规划,可能让市场流通的货币过多,进而造成通货膨胀高于预期。

报导另引述业内人士指出,SFISF是强力的稳定工具,大幅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潜在加杠杆能力,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但实际操作仍取决于这些机构的融资成本、互换便利费率成本、对股市未来走势的预期等综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