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城市——安徽池州
池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与铜陵接壤,南连九华山、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是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池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发展旅游业的自然条件丰厚。池州境内以九华山为中心,分布着大小旅游区300多个,其中有4处国家级旅游品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际性佛教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还有6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平天湖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杏花村等人文景观。历代名家大作为池州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历经岁月磨砺更加灿烂。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为池州旅游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主要旅游景区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座落于池州城内杏花村古遗址处,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旅游定点单位。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晚唐诗人杜牧在池州任刺使时曾游览杏花村,写下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使池州杏花村芳名远扬。园内主要有怀杜轩、荀鹤别业、黄公酒垆、黄舍等景点,是集名人、名村、名酒、名诗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大王洞风景区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境内,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华东第一洞”。主要由“天生石桥”、“霖雨峡谷”、“大王洞府”和“大王湖区”四大景区组成,是融山、水、溶洞、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庞大艺术展览馆。洞长3500米,主干线长2200米,主要有 “凤殿”、“龙厅”、“仙园”、“瑶池”、“银河”五大洞府景区,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气势雄伟壮观。
平天湖风景区
位于池州市区东郊,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5倍,青山绿水,烟波浩淼,是天然水上运动场,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在此举办全国摩托艇大赛,现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水上运动中心训练基地。主要有水上快艇、水上步行球、水上摩托、香蕉飞船、滑水、自划橡皮艇、自划小木船及自驾艇等水上运动游乐项目。
升金湖自然保护区
位于东至县境内,是安徽省第一个以水禽及其栖息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亚洲最大的自然湿地之一,湖内水产资源丰富,有“日产升金”之美誉。每年在此越冬繁殖的鸟类达170余种近15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3种。保护区总面积3.33 万公顷,区内烟波浩淼,水天一色,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是游人湖面泛舟、观赏珍禽,休闲垂钓的独家胜地。
牯牛降风景区
位于安徽省石台县境内,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境内崇山峻岭,千谷万壑,古木参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6种、重点保护动物29种,被生态学者称为“绿色自然博物院”、 “天然动植物基因库”。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其主峰海拔1728米,为安徽省南部的第三高峰,因其主峰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而得名。
目前已开发的主要景点有严家古村,情人谷,四叠飞瀑,龙门潭,牯牛降大峡谷等。“严家村”居住着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后裔。典型的徽州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村中有老磨房,古祠堂和写着红军北上抗日直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各个时期标语的“标语墙”,自然人文景观俱佳;“情人谷”三面环山,岩壁陡峭,泉水淙淙,是情侣眷属的好去处;“四叠飞瀑”一匹硕大的四叠白练直挂崖壁,如雪似玉。曲折回环,似从天来。“龙门潭”潭水清碧,峡谷幽深,怪石遍步,古木如盖,有百丈岩,滚石滩,栖贤洞,南国小长城等景点,实为大自然创造的“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蓬莱仙洞风景区
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全长3000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有迎宾厅、探海长廊、东海龙宫、通明宫等20多个景点。其中“王母瑶池”是全洞的最佳景点,其白色透明碳酸钙结晶组成的奇景,因造型奇特,形象逼真,色彩纯净,为国内其他溶洞所不及,与洞内的立体国画“山水浮雕”和如银似玉的“天丝”,以及巨型钟乳石-千佛山一起被称为“蓬莱四绝”。
九子岩风景区
位于青阳县境内,是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打景区。景区集自然风景和佛教文化于一体,是整个九华山的灵魂,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即源于九子岩。
景区风光优美,主峰天华峰海拔1084米,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作《九华山歌》,“奇峰一见惊魂魄”的千古佳句来形容其壮丽雄伟的气势。被诗圣李白形容为"天河挂绿水"的七布泉是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落差80余米,七折而下,气势恢弘。九子岩景区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发祥地。景区内的九子岩华严禅寺为九华山历代高僧大德修行参禅的场所。清末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座高等学府“华严大学”(又名“广化院”,广教众生之意),尚分上、下两院。建园后,华严禅寺及景区内的双溪寺更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骄傲,孕育了九华山最著名的两位高僧大德--九华山已故方丈仁德大和尚及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尊肉身菩萨“大兴菩萨”。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安徽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由10大景区组成,有着“莲花佛国”之称。近年来,九华山已经成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列入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佛教名山。公元719年,新罗国(即现在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立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99岁圆寂后终成真身,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与佛经记载的地藏菩萨极为相似,僧众们认为他就是地藏菩萨应世,遂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道场,为大愿菩萨。其后,僧众云集,寺院日增,特别是明清以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九华山历代高僧备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尊肉身菩萨,现可供观瞻的有5尊,其中百岁宫无暇和尚真身被明朝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更为九华名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
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现有僧尼1000余人,历代保存佛像1万余尊,居四大佛山之首。九华山独特的佛教氛围,受到历史的充分肯定,明神宗敕谕、赐银,清康熙、乾隆御书“九华圣境”、“芬陀普教”,九华山先后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赐额,加上众多的文化遗址,历代遗留下的文物,如唐贝叶经,明大藏经、血经等,使九华山遗有历史文物2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百余件。
地藏菩萨、高山悬寺、神秘地宫、肉身之迷等构成了九华山深厚的佛教文化。
历史文化名山。九华山是中国长江以南古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宗教文化与山水文化相融,大量的历史人文活动使九华山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文化名山。2000多年前九华山就有道家驻足,被称为道家“三十九福地”;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佛教始入九华,唐时创建地藏菩萨道场,至明清时香火极盛,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声名大振,吸引了无数名流纷至沓来。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游九子山,见景色秀美,状若莲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触景生情,诗兴大发,随吟唱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九华山”因此得名。而后刘禹锡、王安石等历代文人骚客纷至踏来,相继建立了“太白书堂、藤子京书堂、阳明书堂等” 等20多处书院、书堂。留下了诗、文、歌、赋多达千余篇,使九华山有“千载诗人地”之誉。
风景名山。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受湿润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地势的作用,具有冬温润、夏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3.4℃,年降雨量2300毫米左右。九华山气候温和,土地湿润,森林覆盖率达75%,生长着1460中植物和200多种珍禽异兽,其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九华山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特别,经数2亿年的雨水冲刷、风化剥蚀,形成了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的雄奇秀丽的花岗岩的地貌。境内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幽谷深潭、飞瀑流泉,绘成了一幅幅清丽多姿的山水画卷。境内群峰竞秀,素有99峰之称,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其中的十王峰为第一高峰,海拨1344米,周围的群峰千姿百态、耸入云霄,十王峰、莲花峰等九大主峰如莲花盛开,使九华山有“莲花佛国”的美称。花台景色最美,天台香火极盛,拱围在天台周围的群峰千姿百态,各具神韵。山峰连绵构成的巨型仰卧睡佛和天然佛头、观音峰、蜡烛峰等自然景观,更有日出、云海、佛光、雾淞、雪霰等令人称奇。
神秘浓郁的佛教气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与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让今天的九华山,在海内外,特别是在汉文化圈,具有十分尊崇的地位。
特色旅游景区
秋浦河、百丈崖风景区
秋浦河全长148.9公里,流经池州市石台县和贵池区。诗人李白曾五次泛游秋浦并留下40余首诗歌,秋浦河因此又被称为“诗之河”。 目前已开发景点有秋浦河竹筏漂流、皮筏漂流、秋浦渔村等。
百丈崖户外旅游区位于石台县矶滩乡洪岩村境内。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一座天然的氧吧。百丈崖不仅是优美的生态游区,而且是开展户外拓展运动的理想佳境。目前已开发的户外拓展设施有走钢丝、渡索桥、攀石崖、过天梯、学狞猎、爬软梯、溯溪源等。
齐春生态庄园
占地面积1200亩,其中观光果园600亩,生态菜园90亩,垂钓鱼塘300亩,主要发展“猪-沼-果(菜)”、“猪-沼-鱼”等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分为两大功能区,一是休闲度假村,包括水上娱乐中心、钓鱼池、别墅区、会所区、特色餐饮中心等9个小功能区;二是农业观光区,包括游客中心、小木屋群、蔬菜采集地、自采果区等6个小功能区,是以典型的安徽农村山水为景观特色,以大范围的山水景观与农业文化结合为独特景观,具有皖南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园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设施完善,日接待能力可达500人,可同时接待住宿游客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