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信评分析台湾50大企业风险与展望 大宗商品业供需仍失衡

中国经济持续疲弱,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复苏力道造成重大压力。钢铁业方面,赖冠伃指出,中国占全球钢铁市场的一半,且从2021年~2023年间,约30%~40%的钢铁消耗用于房地产业。随着中国消费增长乏力,加上产能扩张的情况,供应商被迫增加出口,导致区域大宗商品业者之间出现价格竞争。

此外,中国的高房地产库存也将抑制大宗商品消费的复苏力道,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在2024年触底,但由于库存水位高且消费情绪低迷,未来两年的复苏可能会较为温和,中华信用评等公司企业评等部副总经理萧黎明说:「中国房市回温不会是V型反转,可能是U型或甚至拉很长,搞不好是L型,端视政府如何提升买方信心,因此政策的力道、方式和范围会是关键」。尽管非房地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正在扩张,但仍难以抵销房地产销售低迷带来的负面影响。

台湾钢铁业的获利能力在需求下滑的情况下遭到削弱,尤其是中国钢铁出口量的增加侵蚀了亚太区钢铁业者的获利能力。赖冠伃指出,虽然东南亚钢铁市场需求增长较高,但由于进口成长和产能扩张,价格竞争依然激烈,而台湾钢铁制造商的营运规模相对较小,在产业下行期间,台湾钢铁业者的获利能力减弱,使得他们面临的财务压力可能高于其他全球同业。

2021年~2024年间,台湾钢铁业者的获利能力波动性较其他产业更大,未来两年的复苏不确定性仍然很高。萧黎明提到,台湾业者在执行层面有产能过剩的去化风险,因此有朝向产品转型升级,走高品质或精致化路线,例如,往精度较高的客制化,这需要和客户共同开发他们的产品,从早期设计方面就开始参与,以确保销售效果。

水泥业方面,赖冠伃认为,分散性有助于台湾水泥公司实现更为强韧的获利增长。尽管中国不太可能快速削减产能,获利改善仍受到限制,但台湾水泥业务与非水泥事业的稳定表现使EBITDA占比得以持续提高。

化学品业方面,中华信评指出,台湾化学品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曝险程度最高,其次为中国与韩国的同业。由于中国市场庞大的产能和高度竞争,台湾化学品企业的EBITDA下滑幅度高于亚太区同业。东协与印度的化学品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曝险相对较轻。

为了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受评企业正积极分散其终端市场,并调整产品组合,从大宗化学品转往特用化学品,例如与电动车、可再生能源及电子产品相关的化学品。虽然长春集团与台塑集团面临中国产能过剩的风险较高,但他们在化学品业务的生产垂直整合与产品组合分散方面的程度高于多数亚太区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