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登太平岛戳破民进党护主权谎言

中国时报社论

民进党的「逢中必反」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马英九的「和平之旅」被抹红为中共统战工具;国民党立法委员的「破冰之旅」被污蔑为「卖台之旅」;蓝白立法委员预定18日飞往太平岛宣示主权被批判为「小丑团」、「为中国助威」。民进党自诩最会保护主权,然而面对太平岛主权,却如气球般一戳就破。

仰视美国旨意行事

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南海诸岛主权,二次大战后,国民政府颁布11段线的主权,组成中华民国的传统疆域线,太平岛更是由海军「太平号」军舰负责自日本军队接收而命名,再加上长期驻军与开发,太平岛主权属于中华民国毋庸质疑。前总统陈水扁与马英九分别于2008年及2016年登上太平岛,就是主权的展现。

2016年海牙仲裁法庭裁决,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太平岛不是岛是礁,因此不能宣示主权,同时中共基于「九段线」的海洋权益主张及近年的海洋执法和岛礁开发活动,也被视为违反公约,台湾与大陆都不接受这项裁决。我外交部并发表声明严正指出,对于相关判决既不承认,亦不接受。马英九更于当年1月28日登临太平岛,蓝绿立委也于7月28日共赴太平岛宣示主权。

过去7年多来蔡英文总统热衷进行所谓的元首外交及过境外交,对拥有主权的太平岛却视为禁忌,既不敢抗议国际仲裁法庭裁判无效,也不愿在国人殷切期盼下前往太平岛,只是以各种理由搪塞。如外交部长吴钊燮表示,台湾应展现制造和平而非争端的国际形象,坦言目前总统登岛「时机不恰当」。国安局则表示,总统若要登太平岛,必须考虑南海区域政情复杂化与南海情势军事化,评估飞航安全与维安的问题,现阶段不建议总统前往。这种说法更是以误谬的逻辑误导国人。

首先,中菲争议不涉及太平岛主权问题,更不能影响台湾的决策;其次,若国安局评估属实,岂非代表过去8年安全形势加速恶化,已影响到总统宣示主权行动的安全,否则为何陈水扁与马英九没有飞航安全与维安的问题?更进一步思考,以当前情况,总统都不能前往太平岛,若南海发生冲突,台湾是否还有能力保护太平岛的主权与安全?国安团队的种种托辞只是显示蔡英文政府懦弱、无能,以及仰视美国旨意行事。

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紧张对峙螺旋上升,美国则透过强化区域内联盟及扩大军力部署对抗中国大陆,在这种情势下,为避免边缘化与主权弱化,总统前往太平岛,以和平手段宣示主权更显重要,吴钊燮却自贬为徒增国际困扰、制造争端,完全丧失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立场与尊严。

捍卫主权何错之有

在决策过程中也处处可见美方的运作,美国正倾全力维护在印太地区的主宰地位,两岸在南海区域的争议有交集之处,显然非美国所乐见。如马英九在卸任总统前登太平岛,发表「南海和平倡议路径图」,美国务院公开回应:美方感到失望,此行动没有助益,对和平解决南海争议无贡献。

马英九日前在脸书透露,他卸任前4个月登太平岛,当时某个友邦曾表示反对,但他不为所动,因为在南海宣达主权,以及发表南海和平倡议,对整体区域的正面效益更为重要,所谓「不为利诱,不为势劫」。以国家元首高度,就维护国家主权而言,蔡英文比起马英九与陈水扁实在是等而下之。

事实上,拜登政府大张旗鼓在南海升高对中共军事态势已引发疑虑,西方观察家已将南海列为「世界三大军事冲突点之一」,《国家利益》专文指出,无论钓鱼台或南海小岛都是人烟稀少的小岛礁,对美国没有战略价值,更不是美国的重大利益,对中国而言,则是涉及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核心利益,拜登加码在南海与中国进行对抗是鲁莽的策略。若美国结盟菲律宾、日本而与中国交战,潜在风险是失去整个印太地区。

蔡政府官员与民进党一再表示总统「不排除」或将择期登岛,蔡英文卸任在即,「太平岛毕业旅行」已不太可能,现在看来都是在打假球。蔡英文不去太平岛也就罢了,民进党就别再表演抗中政治秀,口中喊主权,没半点行动,却反过来贬抑在野立委前往太平岛捍卫主权的行动,欺诳成习,人格也太扭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