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登太平岛 校正回归中华民国主权
中国时报社论
蔡英文总统不出席太平岛码头整修工程竣工仪式,未能续写陈水扁、马英九两位总统任内登岛宣示主权的纪录。国安高层用「南海情势紧张,台湾不宜添乱」作理由,不仅意在掩盖蔡总统不敢登岛的窘境,也可能有听命于美方不惹事的意味。「护主权」3个字,民进党永远是喊得震天价响,行动却沦为侏儒。
民进党只敢嘴上喊喊
遥想疫情高峰期,民进党高官发明「校正回归」,以缓解民众对疫情快速蔓延、政府防疫不力的负面情绪。而这个词,恰好可以形容蔡政府8年来对太平岛主权的立场转变。2016年,刚上台的蔡政府,旋即面临南海仲裁案的国际政治风波冲击,该案挑战中华民国对南海享有主权的历史事实,公然称「太平岛是礁不是岛」,引起舆论哗然。
当时的蔡政府果断对南海仲裁案表达严正否定态度,加上那时蔡总统的520两岸论述在北京眼中尚属「未完成答卷」,故陆方罕见公开对蔡政府拒绝南海仲裁案的立场表达赞赏,给民共之间追求「和而不同」的政治默契一度创造想像空间。时任大陆副外长刘振民表示:「台湾方面的反对立场鲜明坚决,维护好南海祖产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这点两岸是有共识的。」
然而,时过境迁,蔡总统的两岸立场早已经用「两岸互不隶属」取代了「既有政治基础」,而民进党政府与美国的关系也变成极度不平衡的扈从结构。相较于当年面对获美方背书的南海仲裁案结果,蔡政府还勇敢地说「不」,如今当美方严重关切中菲海警冲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亲赴马尼拉力挺小马可仕时,蔡政府国安团队全变「安静小鸡」,显然对美方在南海的多边抗中战略,照单全收。
从8年前力驳南海仲裁案,到如今不敢登太平岛、亦抹黑立委登岛宣示主权,蔡政府完美演绎了从「昨是今非」又到「今是昨非」的反复态度,确实需要对中华民国主权「校正回归」。在民进党高官看来,主权只不过是一个合乎政治需要的「变项」,昨日可以「加多一点」,今日就可以「减少一点」。
为了抗中,民进党可以自诩「最能守护中华民国」,但面对宪法,赖清德又可以「口误」称,中华民国是灾难。不难想像,在民进党眼中,宣示太平岛主权亦与「灾难」无异,否则,为何极力杯葛在野立委的行程?
今年总统大选的最大意义,就是在于台澎金马6成民意得到彰显,在新政局之下,民进党丧失对主流民意的代表权。基于人民主权原则,代表6成民意的国民党、民众党立委,共同决定登上太平岛宣示主权,这才是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民主精神的真正实践,也是真正珍视主权、捍卫主权的行为。蔡政府任内不断流失的中华民国主权,如今真的到了「校正回归」的时候。
蓝白立委登岛护主权
蓝白立委若能共同登上太平岛,对内、对两岸、对国际社会,都是彰显中华民国主权与尊严的契机。
首先,6成民意授权的代议士「不甩」民进党少数政府,毅然登岛宣示主权,在国内层面贯彻人民主权原则;其次,中华民国的国会议员登上太平岛,也意在向对岸宣示,坚持中华民国固有疆域不变,新国会可以为两岸互信与和平做出贡献;再者,立委登岛是政治动作而非军警动作,在国际社会宣扬台湾追求区域和平的信念,为中华民国的国际人格赋予更正面的标签。
退一步讲,即便蔡英文总统最终回心转意,亲率朝野立委登上太平岛,中共也绝不可能出动军警海空跟监,反而可能有默契地为此行留出安全通道。原因在于,大陆的任何军事行动均服从政治决定。例如福建海警迫近金门禁限制水域、共机共舰大举穿越海峡中线,都是针对特定时期民进党两岸政治言行的回应动作。反过来,蔡英文、赖清德过往多次赴金马视察,有哪次看到近在咫尺的共军为难政府专机的情形?
蔡总统卸任前不忘接见柯文哲、喊话朱立伦,似乎把「政党沟通、朝野团结」视为个人历史定位。其实,达到上述地位的最佳途径,就是率朝野立委赴太平岛宣示主权,找回中华民国总统的初衷。然而,华府不乐见、国安团队怕担责,中华民国「总统」就此降格为「总督」,还谈什么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