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两岸渔政竞争应回归民心竞赛
中国时报社论
大陆休渔期结束,福建渔民倾巢而出,台海万船齐发盛况再现,陆方顺势扩大渔政执法范围,再次挑动两岸敏感神经。0214事件以当事人签署共识、检方不起诉而落幕,北京撂下一句「不能接受」,强势执法自然在意料之内,但两岸能否汲取教训,避免海上纠纷再度政治化与失控,依然是「未完成的答卷」。
两岸执法 保持克制
据陆媒透露,近期大陆福建海事局与东海救助局实施的巡航执法,是常态化的进一步延伸,意在台海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行动范围扩及台海中部以东2浬、最南端已经到达台湾浅滩。对比我方海巡署监控讯息,陆方3艘公务船来自交通运输部、非海警部队,亦未曾进入台湾禁限制水域内,双方均保持克制。
对同一次执法行动,两岸却是各自表述、各取所需。大陆透过媒体宣传,强调「台海全面管理」,固然有向我方秀肌肉、反台独的政治成分,更多应是对内交待,表现出北京因应赖清德上台会有比对付蔡政府更多、更新、更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刻意突出「台海以东」、「台湾浅滩」,当然是借助「渔政执法权」来做出「离统一更近一步」的内部宣示。同样,赖政府对陆方行动低调回应,并指出「未越线」,也有几分对内安抚人心的意味。
不过,光靠双方对内宣传,还是解决不了既有两岸渔业纠纷、渔政管理的深层问题。0214事件的起因,是我方海巡署对大陆越线渔船执法所致,而大进满88号及船长仍被扣大陆,当检方不起诉0214事件的海巡人员后,陆方恐「依法」按最高标准惩罚「大进满」案,我方束手无策。同样,大陆休渔期结束后再次出现渔船遇险案,两岸循惯例相互通报、共同施救,遗憾未能救回全部船员。这说明双方有管道、有默契,但制度化的联合搜救停摆,必然影响双方救援效率。
盖因接收和改装大量退役军舰,近年来大陆海警、渔政实力大幅成长,且海警画归中央军委管理,海上执法「军警政」协同效能明显提高,而且可以随时做到平战切换、军民转换,因而针对与日本、菲律宾争议海域,显现前所未有的「以压迫换谈判」、「以斗争换让步」作风。事实证明,大陆这套做法的确奏效,菲律宾看了美方脸色后,无奈选择与北京谈判、做出妥协。
人道优先 服务优先
然而,两岸关系远比中菲、中日等国际关系复杂得多。首先,两岸或台闽距离近、重叠水域多,民间渔事纠纷本就频繁,过去双方依惯例可低调处理,但现今政治氛围很容易导致「小事化大」;其次,虽然两岸有低阶的海事讯息管道,但并没有中菲、中日这种高阶协商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讨论和解决问题,只会任由危机失控;再说,陆方已不甩台方禁限制水域线,但基于「两岸一家亲」理念,依然允许台湾渔民进入陆方水域作业,因而存在「单向融入」可能性,但并未形成制度性安排。
危机便是转机,两岸「渔政」之争愈演愈烈,可以转化为台海和平制度化的契机。双方首先要确立「人道优先、服务优先」两原则。人道优先,意味着任何执法行动都应避免触发人道问题,且当面临海难等突然人道危机时,双方应搁置争议、共同展开救援。服务优先,意味着双方须了解到「政府执法的本质是公共服务」,海上执法活动并不是刻意宣示统独政治主张,更不是讨好内部政治民意,而是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让两岸渔民更加安全有序地作业,令各类渔业纠纷得到公正处理。
两岸「渔政」竞赛是台湾与大陆的区域性治权之争,无关主权问题,本质是民心竞争。0214事件后,大陆民意对民进党政府群情激愤,要求北京强硬反击,「大进满88号」被陆方扣查后,台湾渔民也纷纷出于自保远离大陆水域,这两起案例都测出两岸人心冷暖。归根究柢,两岸海事执法部门应坐下来谈,陆方尊重台方管辖水域内执法权,台方同意以金厦水域作为两岸协同执法试验区,双方建立更高层级的人道救援合作机制。此乃两岸人民之福、台海和平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