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台湾没有能力和大陆军备竞赛

社论

美中领导人拜登与习近平第二次电话沟通,试图重新设定双边关系,在美方的「护栏」及中方的「三条底线」、「两份清单」设定下,双方对管控风险、务实处理双边关系逐渐形成共识,但等同军事协定的「美英澳同盟」(AUKUS),却如同对印太地区投下震撼弹。美中关系扑朔迷离,台湾位居美中对抗核心,安全系数正快速流失,对外关系需要新思维。

驻美处正名见光死

传统上,美中台三边关系相互连动,但最近美中关系微调,两岸紧张情势并未随之降温,大陆军机扰台更频繁、架次更多、限缩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用力更猛,甚至对台湾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区域经济整合机制都强烈反对;美方却开始紧守一中政策,力求稳定美中关系;民进党政府继续鼓动反中、仇中意识,台湾安全环境将更恶化。

美国对拜习第二次通话结果并不满意,拜登希望举行「拜习会」,却遭习近平冷处理,但这次通话已达到为双方竞争设定「护栏与界限」的目标,也就是维持畅通沟通管道,有效经营双边关系,加强风险管控,避免激烈竞争转向冲突;习近平对拜登吟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陷入僵局的美中关系出现转机,也非无的放矢。

在美国经历阿富汗的重大挫败后,拜登相对更急于维持美中关系免于失控,他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说主动宣示,美国不寻求「新冷战」,或是一个分裂为僵硬集团的世界。此外,过去强烈谴责中国在新疆的「种族灭绝」、坚持新冠肺炎病毒溯源、批判香港破坏民主自由等尖锐、刺激的文字与态度,已很少出现在拜登或决策官员的谈话中了。

最近陆续发表的AUKUS及「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的联合声明也避免点名中国,对比以往聚焦「中国威胁论」,美中全方位极限对抗的论调确实有所缓和。

台湾问题永远是美中关系重中之重,「台湾牌」也是美国制衡中国的主要政策工具,但从拜登亲口告诉习近平,「美国无意改变一中政策」;美国在重要双边、多边声明中不再强调「台湾海峡稳定和平的重要性」;乃至台湾驻美代表处正名一事「见光死」等诸多发展可以看出,即使美方不接受中方「不得侵犯中国国家主权,破坏领土完整」的三条底线,但已多少做出让步。至于终结华为财务长孟晚舟法律案、放宽对中国留学生签证、放弃起诉中国研究员隐瞒军方身分等,则回应了中方要求纠正错误的「两份清单」。

中美双方互释善意

习近平正面临内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问题,改善美中关系并非优先要务,但中方仍强调,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习近平也表示,「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中国加强采购美国农产品、美中举行第16次「防务政策协调对话」、习近平宣示停止兴建海外煤电厂,代表双方互相释放善意,「和平共存、斗而不破」隐然成为双边关系的底线。

尽管美中关系氛围有改善迹象,但分歧与矛盾实在难以化解,尤其是在区域及国际政治层面的竞争对抗。AUKUS将颠覆印太地缘政治面貌,澳洲将拥有8艘核子潜艇,同时美国海、空军前进部署澳洲,届时以美英澳为核心的军事同盟将可更有效吓阻中国,AUKUS同时引发军备竞赛、核子扩散及冷战回潮的隐忧。

第1艘澳洲核子潜舰要在2030年才能完成,中国必然提升反潜能力,扩大核子潜舰数量,到2030年,中方将增加6艘核子潜舰,总数达到21艘,在印太地区的整体海军力量将趋于接近,AUKUS是否能建构可信赖的吓阻力量及根本改变军事均势存在很大疑问。

世局瞬息万变,世界各国都希望美中关系维稳,避免卷入强权竞争漩涡。台海紧张情势不断升高,美国对台湾安全的保证并不能撼动大陆完成统一的决心,台湾又没有能力和大陆军备竞赛,过度扩张的国防支出必将影响台湾经济成长,面对困境,台湾应重新设定国家安全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