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探索太空 中美应良性竞争

旺报社评

大陆探月工程又有新成果,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所携带「月球矿物光谱仪」传回数据,大陆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获得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为月球有水再添新证据。

月球有水添新证据

研究推断,嫦娥五号采样区每1吨月壤中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约有180克水;月壤中的水绝大部分来自太阳风,而岩石中多出的水则可能代表了月球内部水。这些矿物里的水分子或羟基,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饮用水。未来人类若想进行远程太空探索,饮用水的获取至关重要,后续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将继续探测月表水的含量和分布。

大陆近年在太空领域获得许多耀眼的成就,2021年大陆航天发射55次,全球第一;「祝融号」火星车抵达火星表面,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新能源方面,「人造太阳」创造了新世界纪录。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其充满遐想。17世纪义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自制望远镜观察月球,绘制出第一张月球正面图,20世纪美国太空人阿姆斯壮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2019年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球背面,2022年人类首次获得月表水含量,这些成就对人类探索太空贡献巨大,都将载入历史。美国太空总署(NASA)于2020年和澳洲、加拿大、日本、卢森堡、义大利、英国和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等国签订《阿提米丝协议》,将共同探索月球,明显是要和大陆竞争。

大陆科技进步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与冷战时期美、苏为争夺谁最先登陆月球,而不惜牺牲民生利益的「太空竞赛」大不相同,大陆航太事业有明确的目标和漫长的过程,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有利于国计民生。

探月工程于2004年启动,后纳入大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画纲要(2006-2020)》,成为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工程,如今终于基本完成「探」、「登」、「驻」三大步的第一步。大陆计划于2030年将把太空人送上月球,并在月球南极地区建立研究站。

科技发展有利民生

2021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大陆官方再次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提出「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3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10年计划」。可以预见,在太空探索、量子研究、晶片制造等尖端科技领域,还将不断取得新成果。

虽说大陆无意开启「太空竞赛」,但太空科技能量关系国家科技软实力及国际地位,大陆的成就某种程度代表美国的失落。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本归来时,大陆曾表示不排斥分享样品给美国,但美国国会早在2011年就通过了限制中美太空合作的《沃尔夫条款》。

国际太空站按计划将在2024年退役,中国的「天宫号」将是太空轨道上唯一的载人太空站,任何国家要在太空进行科研或实验,都需求助于中国,大陆官方已经宣布要向世界开放。但美国航空及太空总署署长比尔‧纳尔逊警告,美国对中国的太空发展不能掉以轻心。

要说大陆在太空领域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可能还言之过早。去年12月大陆向联合国递交诉状,要求联合国秘书长提醒各国注意国际太空法义务,原因是SpaceX有2颗星链卫星分别于去年7月与10月飞得离太空站过近,迫使太空站启动规避演习,并对太空站人员生命构成威胁。大陆网友批评星链卫星是太空竞赛垄断,是流氓行径。不过SpaceX根本和美国政府无关,是私人企业的商业行为,这正代表美国的太空实力已由政府渗入草根。

大陆宣称「中国的航天事业完全用于和平目的,中方愿同世界各国开展航天领域国际合作」,应为世人所乐见。中美若能在太空活动上良性竞争,共同探索人类的未知世界,将可推动人类的共同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