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珍》18岁「小壮丁」成长记之五十五

朱国珍》18岁「小壮丁」成长记之五十五。(图/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朱国珍专栏】小壮丁从小到大的社会科考试,只有公民课的分数比较高。有次他放学回家,很开心的向我炫耀:「妈妈,我今天公民考九十八分。」

当时我还跟他开玩笑:「喔!那是因为你不会随地大小便。」

我对这门科目的认识仍停留在小学课本的「公民与道德」,我只记得教科书里不断教导我们不可以随地吐痰,以及遵守交通规则。

小壮丁念国中时,应付公民考试得心应手,周考成绩只有这个项目最突出,聊慰我的虚荣心。但是,有次吃完晚餐后,他坐在沙发上,若有所思,接着幽幽地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公民考试错了一题。」

我看他说话的语气,无奈中带着更多的不理解。于是立刻询问:「是什么题目呢?」

小壮丁非常清楚地叙述这道考题。

题目问:小明的妈妈说功课做完可以看电视,小明很听话把功课做完了才跟妈妈要遥控器。没想到打开电视,刚转到自己喜欢的频道,妹妹就过来抢遥控器,转到她想要看的频道。这时候,你觉得

一:小明应该主动把电视让给妹妹看。

二:小明应该交给妈妈做决定。

三:小明应该和妹妹轮流看。

四:小明应该坚持原来的协定,看自己想看的节目。

小壮丁说完之后,充满疑惑地问我:「妈妈,我选答案四为什么会错?」我也认为答案四很正确,如果是我也会选这个答案。

「可是老师说前三个答案都对,只有第四个是错的。」小壮丁显得有点委屈。

「你是正确的!」我说:「答案四是诚信原则,双方都应该说话算话,履行承诺。前面三个答案都是妥协的结果,符合尊卑与礼让精神。我跟你一样觉得不合理。不过,你有跟老师反应吗?」

小壮丁点点头:「我有问老师,但老师说小明不能太自私。」

「利己」与「利他」就像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因果,从荀子孟子那个时代就让中西哲学家们讨论到现在。探讨这类问题可以讲到深夜都讲不完。但是,小壮丁只有十二岁,我感觉他需要的是简单明了的方向。

「你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我认为你的选择是对的。有没有得到分数没关系,分数只是数字,重要的是思辩精神。你在这个问题上展现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在我的心里,已经是一百分。」我最后这样对着小壮丁做出结论。

小壮丁曾经告诉我,在课堂上老师说大人对待小孩应该是「引导」多于「鼓励」。当时我还问他:「那你觉得你妈妈做到哪一项?」

「妳都是鼓励。」小壮丁回应。

我觉得鼓励与引导应该是种恩威并施的策略,正如同所谓的「标准答案」,到底要符合谁的标准?

小壮丁念小学时有门必修课叫做本土语言,限定五选一。基于他有四分之一的太鲁阁族血统,在认祖归宗的情感下似乎应该选择原住民语。

可是,台湾原住民现在经政府认定有十六族,然而本土语言并没有十六种以上的选项。这样的母语教学在我看来就只是贴标签,有效期到了就会撕掉。

我对「母语」的认知是一种浑然天成,来自生活环境或长辈、亲戚或朋友最熟悉的说话方式,经过相处之后耳濡目染,方便使用做为理解沟通的媒介。而不是死背拼音或符号的测验卷。

「妈妈,我要选哪一种本土语言?」小壮丁问。

「你就跟着同学一起去听去玩,也不需要准备,这门科目拿零分都没关系。」我对六岁小壮丁说:「我是认真的。」

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里有段话深植我心:「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三千年前的古人的生活智慧早已察觉到,天地之间虽然千变万化,却都是乱中有序,逐渐演化出规律。一般认为「文化」二字起源于此。人文精神其实是种教化过程,但这里面还有个「止」字,也就是刚好,不要太超过的意思。

我们在求学过程中面对的教科书、学校体制甚至老师所代表的班级威权,都是教育的阶段秩序,这种生产线很容易培养出优秀的考试机器,但是请别忘记「人文化成」的内涵。一个懂得思考与分辨的心灵,才是区分机器与人的最大关键。

所以我敢跟小壮丁说,有些科目考零分也没关系!我觉得偶尔看看电视上的益智节目,收获可能都比某些课本内容还要多。也难怪我家小壮丁和我的对话经常出现特殊观点。

某次晚餐过后,这个中二生吃饱饭又说没功课,只顾着在客厅里丢掷绒毛猫熊。我催促他快点洗澡,他依然故我,继续把玩手上的猫熊玩偶。

我忍不住抱怨:「这就是生男孩子的母亲命运,必须接受你的调皮。如果我生的是女儿,现在已经在缝衣服了。」

「想太多!现在的女生都不会缝衣服。」小壮丁秒回。

「你怎么知道?难道你会缝衣服?」我问。

「我也不会缝。但是我知道如果是女生,现在早就躺在沙发上滑手机了。」小壮丁神态自若地回应我。

也许因为「考零分也没关系」的念力太强大,小壮丁念小学的第一张奖状是班级人人有奖的「好儿童」。念国中的第一张奖状则是「厨艺大师第一名」。

虽然说行行出状元,但是小壮丁在家里可是彻底贯彻君子远庖厨。而且他只尝试过一次快炒布丁就收山了。看到小壮丁的名字列在厨艺大师第一名首位,我忍不住问:「你们团队谁是主厨?」

「我。全部由我指挥。」小壮丁回答。

「你做什么菜?」

「他们买什么我就配什么。」

原来我儿子是天才小厨师,以后可得好好栽培。我继续兴奋地说:「好吃吗?」

「难吃。」小壮丁爽快回答。

「难吃也会得第一?」

小壮丁轻描淡写:「其他人想必做得更难吃。」

作者为大学讲师、作家、广播主持人,曾创下连两年获林荣三文学奖双首奖记录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