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珍》现实生活中的《做工的人》
朱国珍》现实生活中的《做工的人》
【爱传媒朱国珍专栏】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日本有所谓的「职人」,意思就是工匠或师傅、拥有技术的人。后来更衍生「职人精神」,意思是在各个领域专注工作的人都可以发挥所长,精益求精。然而,在各行各业奋斗的历程中,往往还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另一面。
书名《做工的人》,顾名思义就是描述在「工地现场」工作的基层劳工故事。作者林立青本身是建筑监工,透过他的第一手观察,让我们了解社会的多元,以及许多丰富的生命故事。作者林立青从素人写作到成为畅销作家,《做工的人》出版五年已经74刷,销售数十万本,影响力非常普及。林立青过去在受访时曾调侃自己年轻时,有钱小孩放学会去打网咖,自己因为穷又想吹冷气,只好去图书馆,于是读完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复活》。原因是他每次看到书腰或封面上的文字就会很开心,例如《悲惨世界》写着「法国大文豪」、「浪漫主义」、「登峰造极之作」、「震撼主义」「百年跨越」的文案引燃了他的好奇心,接着他发现自己能够静下心来看完这么厚的一本书,也开启「史诗级」的文学启蒙。
做工的人有许多是迫于生活无奈,例如赔不起罚单的通缉犯、或是跑腿送货误触法网。最后来到工地做粗活,例如〈再借一次〉的阿国。也有很多是从学徒做起直到独当一面的师傅。许多老一辈的师傅为了谋生无法完成学业,但是实际操作重机械技术一流。然而当劳动部针对挖掘机考试规范,106年修订学科考试有「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伦理与职业道德」两科考试,并规定「重机械操作(堆土机、挖掘机及装载机),需取得技术士证者,得担任其操作人员」。为了考取证照,相关考古题就上千题,许多懂技术却不懂考试的老师傅很可能过不了这一关而失去工作或成为非法劳工。
〈工地拾荒者〉是社会底层的缩影。在里面提到板模工、装潢工、水电工。工地制造出来的大量垃圾,反而是拾荒者的黄金。然而,一旦遇到「劳检员」,原本的善意很可能就变调了。林立青在书里也有不少对公部门提出批判,例如「公部门是第一种我接触过后无比叹息的单位」、「埋下毕生以取笑公务员为乐的意识形态」。
〈透支幻想〉里,一张五十元的乐透彩券,被林立青描述为「门槛极低的理财工具,还能幻想有钱的未来」。文章里提到的几个例子,无论师傅或工人,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如果中乐透,第一件事就是还清债务,然后好好吃上一顿美食,带家人去旅游,或者求婚。也有人要送林立青一辆新车,还有要盖诊所照顾健保卡被锁卡的穷人。这篇读之令人鼻酸的文章,最让我感动之处就在于平凡中见伟大。
1998年,以福利经济学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书中提到:「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然而,在《做工的人》书中,我们虽然看到受困于生命的无奈被迫放弃希望的人;却也有着努力工作养家活口,不畏艰难,勇敢负起责任向未来奋斗的人。
作者为大学讲师、作家、广播主持人,曾创下连两年获林荣三文学奖双首奖记录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