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新建廚餘堆肥廠 明年8月啟用

新竹市虽有高效厨余处理厂,但无空间堆肥,申请不到肥料证,做出来的半成品只能送给民众或外县市加工运用。记者黄羿馨/摄影

厨余禁止养猪后,去化管道受限,新竹市现有厨余处理厂,但欠缺堆肥空间,只有半套制程,无法请领农业部的肥料登记证。竹市府争取补助,投入2579万元新建微生物发酵厨余堆肥厂,预计明年8月启用,每月可处理300公吨厨余,3周即可熟成为堆肥,加速去化处理。

新竹市每天产出30吨家户厨余,其中20吨由畜牧业者回收再利用,10吨由清洁队回收至厨余厂脱水,制成有机介质,不过厂内空间仅有430平方公尺,没有发酵腐熟的空间,「半套」堆肥无法取得肥料证,半成品除送人,只能送到外县市去化。

环保局长江盛任说,市府向中央申请补助2100万元,市府出资479万元,新建厨余堆肥处理厂,前天动土,厂区有发酵区、包装区和仓储区,可申请农业部杂项堆肥品项的肥料登记证,未来每月可处理300公吨厨余,制成30公吨的厨余堆肥。

江盛任指出,这座厨余厂利用微生物快速发酵,采「好氧发酵」方式,1天即可转化成有机介质,经2到3周腐熟制程后,即可变成厨余堆肥,可用于花木植栽及农业用途。

新竹市议员陈庆龄指出,厨余给人恶臭脏乱印象,都是用来喂猪,后来养猪厂不再使用厨余,导致厨余去化成为问题,新建厨余厂后,封闭的厂房发酵堆肥降低臭味,肥料可嘉惠农友,未来认证销售,可有效处理厨余问题。

环保局表示,新厂会设贩售窗口,制成的厨余堆肥可以对外贩售;从2020年5月起,生熟厨余都可交给清洁队回收,无混入一般垃圾丢弃,将用于厨余堆肥;新竹人口逐渐增加,厨余量也增加,新厂可加速厨余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