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纳粹大屠杀不野蛮,是文明!」91岁社会学家鲍曼过世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社会学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于9日上午过世,享耆寿91岁。曾出版《社会学动动脑》、《现代性屠杀》、《液态之爱》等50多本专书,几乎是人文社会学系学生必读,影响深远。

如过街老鼠,到哪都被赶 鲍曼出身于波兰犹太家庭,历经饥荒与反犹太主义的压迫,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时,他还不到14岁。为了抵御德军,他加入了苏联所组织的共产党军队(Cross of Valor)。

战后,鲍曼被拔擢为少校,但1953年因父亲被怀疑替以色列大使馆从事情报工作,鲍曼遭到了解职,转赴华沙大学教授社会学。1968年间,波兰又兴起了反犹运动,鲍曼失去教职举家迁往英国,在利兹大学任教直到退休。

打脸历史学家纳粹屠杀犹太人不野蛮,是文明! 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改变鲍曼「唱反调」的个性二战过后,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纳粹的崛起与屠杀,是一种反文明的野蛮现象,是历史上的逆流。然而身为犹太人及受害者的鲍曼却打脸这种观点!1989年出版的《现代性与大屠杀》一书中,鲍曼从社会学的观点出发,论证「大屠杀是文明演进的结果!」犹太人从街头被载上火车运往集中营、分配牢房集体劳动,最后分批送进毒气室,这是人类文明高度理性算计后的结果,野蛮人才无法做到!「现代文明的理性世界,让大屠杀成为可能!」此话一出,如晨鼓暮钟,举世哗然。

唱衰现代人的自由恋爱 1990年代,发达国家的男女多已免于饥荒与战乱之苦,人类除了将心力投入在工作,爱情也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心。人人渴望自由,期盼从爱情中寻求慰藉排解孤独。然而,鲍曼出版了《液态之爱:论人际纽带的脆弱》一书指出,现代人一方面渴望爱情,但又深怕过于黏着的关系,压抑了我们的自由。随着网路的兴起,人们随时可以邂逅新的对象,也随时可以告别旧的恋情。前一秒安安、想你,后一秒就已读不回、慢走不送。现代社会的特征,让人人都想做自己,选择也越来越多,亲密关系也就更加脆弱了。现代人始终在这样的矛盾与拉扯中,重复分分合合情感生活

祖国被苏联瓜分,仍热爱共产党2006年,一位右翼历史学家揭露鲍曼曾替史达林主义的国际特务组织服务,协助镇压及暗杀波兰境内的反对人士。鲍曼之后坦承了这项职务,却声称当时只负责文书工作(desk job),没有证据指出他与暗杀活动有直接的关连。2013年,波兰右翼组织再次拿他开刀,公开批评他为「国耻」(Shame)。此后,鲍曼再也没回过家乡,但依然支持共产主义,并长期担任波兰工党成员

鲍曼过世后,英国利兹大学特别设立了鲍曼学院,从事伦理学、消费文化、全球化与现代性的研究,用以纪念这位传奇性的思想家。

鲍曼的妻子Aleksandra Jasinska-Kania,也是波兰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女儿,在他死后对亲友说道,我的丈夫已通往「液态永恒」(to liquid eternit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