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发威 中医揭立秋后一定要做5件事
秋天来了,暑气仍未消,中医师提醒立秋后养生要做5件事,加强气温调节能力。(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屡屡突破高峰的温度,使得冷气几乎成为现代人逃避酷热的方法。但冷气带来的不只有凉爽舒适感,还可能带来「空调不适应症」,导致各种「冷气病」不适的发生。
奇美医学中心中医部总医师黄千毓表示,特别是平常没有规律运动习惯,体质偏虚弱的人,因对环境、气温的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在相对低温的冷气房中,因为身体循环变差,而出现不适症状。
例如,因为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使得肩颈肌肉紧绷,导致头痛和肩颈酸痛;关节处则因缺少肌肉、脂肪覆盖保温,造成僵硬疼痛;而有些人则以过敏症状加重表现,如痰变多、鼻塞;身体代谢也因此变弱,使肠胃蠕动变慢等。
黄千毓指出,其实这样的状况在中医的概念里,属于「阴暑」的范畴。中医古籍《景岳全书》提到:「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指得就是因暑热贪凉而使用错误的解暑方式导致不适,包含摄取冰凉饮食产生肠胃不适;流汗未擦干就冷气直吹,造成头痛、畏寒,喷嚏、鼻水等。
预防冷气病 夏天反而要吃温热食物
如何预防冷气病的发生呢?黄千毓说,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就点明了依循季节养生的重要性,冬天该吃寒凉的萝卜,夏天反而该吃温热的姜。
虽然天气很热,若贪图凉快而摄取过多寒凉食物,无形中加速了胃中虚冷状况的发生;反而是适当吃些温性食物,可达到补气益血、温补阳气之功效。而姜片、肉桂等,对于补充自身阳气,提升对外在环境调节力有很大助益。
黄千毓提醒,进入冷气房前先将汗水擦干,并将冷气温度控制在26~28度,避免室内与室外温差过大;准备丝巾或薄外衣用来保暖,防止因内外温差大而头痛;为减少肩颈关节僵硬,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筋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
除了上述方法,在空闲时也能按摩穴位,如手上的合谷穴、养老穴,或位于头颈交界的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不适、肩颈项部紧绷酸痛的感觉。而按压合谷和养老穴的同时,缓缓左右转动脖子、头部上下俯仰,让僵硬的肌肉更放松。
黄千毓进一步提到,饮食上的消暑良方,可将乌梅、山楂、甘草,以适量比例加冰糖熬煮成乌梅汁;也可将西瓜皮的绿皮削去,留下白色部分,放入锅中煮约2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冰糖或蜂蜜,常温饮用,降低对冰凉冷饮的依赖。如果是经常反复进出冷气房,而觉得头痛不适,可以适量取用薄荷、荆芥、紫苏煮成茶饮,驱散风寒。黄千毓建议,若是身体不适的状况持续无法解除,还是要找专业的医师寻求协助。(文授权提供/KingNet国家网路医药 黄慧玫、咨询专家/奇美医学中心中医部总医师 黄千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