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验船中心董座谢谓君:航运产业的绿色革命正在发生

▲验船中心董事长谢谓君(右)与执行长郑志文(左)谈实现净零排放的多元业务发展。(图/验船中心提供)

文/张佩芬

当世界各国纷纷喊出减碳承诺,台湾为顺应国际潮流,先于2015年通过《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随后在2022年将其修正为《气候变迁因应法》,以降低与管理温室气体排放,为妥适减缓及因应气候变迁的影响,总统赖清德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宣告启动第二次能源转型,加速地热、氢能、生质能与海洋能等再生能源的推动,财团法人验船中心(CR)已深耕再生能源领域多年,董事长谢谓君特别接受ETtoday专访,详谈做为船舶与海事工程技术最深厚的本国检验机构,CR如何协助政府发展绿色技术及绿色产业,实现净零排放的最后一哩路。

谢谓君指出,随着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宣告温室气体排放策略,规划于2030年前减排至少20%,2040年前减排至少70%,2050年达成净零碳排,并预告将开征海运碳费,纵使各国对于碳费价格与征收方式尚未获得共识,但借由征收碳费推动净零碳排的趋势不变;另依欧盟(European Union)决议,航运公司必须针对行经欧盟港口之航程购买碳排额度,自今年开始购买40%碳排额度、2025年增加至70%,至2026年,凡在欧盟范围航行的船舶,须对全部碳排放量付费,上述决议加速航运产业正视碳排减量,一场航运产业的绿色革命正在发生。

谢谓君表示,全球前20大货柜航商中,我国长荣、阳明及万海便占有三席,整体运能约占全球10%,航运产业在台湾是不可或缺的经贸角色,为及早因应国际这波减碳趋势,CR数年前已着手船舶零碳燃料供应系统相关研究,如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氢气与氨气等各种替代燃料,其中甲醇因常温状态可液化储存而成为较多人青睐的替代燃料选项,而氢气零碳排放的效果最好,也是各国未来布局绿色能源主要选项之一。

▲台湾参访团于蔚山示范城市之船用加氢站前合影。(图/验船中心提供)

执行长郑志文补充,CR今年借由参访南韩氢能源发展重镇蔚山市,得以了解南韩氢能整体发展策略及技术现况,在航运产业方面,南韩的氢能船及船用加氢站等示范项目令人印象深刻。

蔚山市早在2021年起便启动氢能示范城市的相关建设,并在短短两三年间完成了多项关键设施,包含位于地下十公里的氢能管线,该管线已大致完工,并将氢气从制氢厂直接输送至船用加氢站。蔚山市的成功,除了政府大力支持,蔚山科学园区及相关产业与研究单位亦扮演重要角色,南韩于氢能技术、供应、基础设施方面的经验,皆可做为台湾发展氢能的借镜与标竿。

从全球开展再生能源的趋势,CR也认知到业务多样化为必然途径,因而积极布局如浮式风电与多元电力转换系统(Power-to-X)等新技术。

谢谓君说明,依据全球风能协会(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于202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推估至2030年,全球具有高达8.5GW浮式风电的发展潜力,尽管现今全球商转化浮式风场不多,一旦建设成本下降与各国法令明确化,浮式风电将以惊人的速度开展。国际常见浮式平台型式有浮筒式(Spar)、半潜式(Semi-submersible)与张力腿式(Tension Leg),各种浮式平台有不同特性与技术需求,例如浮筒式平台结构几何相较简单,是一直立柱状浮筒,惟整体系统所需吃水较深,过往案例多适用于水深100公尺以上海域。

半潜式平台则由三至四个浮筒连接组成,结构吃水相较浅,易于岸边组装后再拖拉至风场位置安装,不过缺点为结构几何复杂,銲接与制造要求与限制较多。

离岸风电开发须考量台湾海域的环境条件与欧洲迥异,必须评估的技术议题亦不尽相同,例如海洋附生物增生将影响下部结构重量与运动特性、流场受力及防蚀系统规划,又如因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区导致地震频繁,以及台风侵袭带来的极端风速,这些都属于台湾的特殊环境因素;CR不仅具备丰富离岸风场图说审查与现场检验实绩,且在经济部标准检验局指导下,将上述台湾特殊环境技术议题,汇整编撰于「离岸风力发电运转及维护技术指引」,协助产业界更了解离岸风场进入长达25年运维时期的常见做法,进而增强绿色金融的参与信心。

另盘点离岸风电技术可发现,各国虑及海域空间的使用效率,已逐步推动离岸风电与太阳光电结合的示范专案,郑志文阐述,这类专案系结合太阳光电与离岸风电两大系统的技术,利用海域开阔无遮蔽物的天然环境优势来撷取更多日照,再运用离岸风电既有的输电系统,有效整合及提升再生能源产输效率。

▲台湾参访团试乘氢能燃料电池船。(图/验船中心提供)

台湾离岸风电已步入区块开发阶段,伴随大规模风电的推展,将出现海域空间复合使用、不同再生能源系统整合、电网馈线容量增建…等新的挑战,郑志文进一步解释,多元电力转换系统透过不同类型再生能源系统的整合与转换,将再生电力转换为热能、氢能或低碳燃料后储存起来,在用电需求低、电网容量不足或无并接电网时,再依需求度调整不同型式能源供给,能源转换虽造成耗损,但却是大型储能的概念、无须过度依赖电网的能源传输网络。

透过离岸风电海上电解制造绿氢后,绿氢经过管线输送回岸上进行零碳燃料的生产并供给航运业使用,郑志文再次说明,这并非天方夜谭遥不可及的事情,法国SeaLhyfe全球首创2MW浮式风电结合1MW浮式电解槽专案,已于2023年底完成为期14个月的第一阶段实海域产氢输氢测试,后续亦获得欧盟资助将进行第二阶段测试。

谢谓君强调,综观世界各国推动多元电力转换系统,已陆续提出不同规模等级的应用示范案,例如丹麦能源署在2023年10月首度公布高达1.67亿欧元的总预算,以国家补贴模式来鼓励产业投入产制绿氢技术,今年7月全球首艘商业氢能渡轮亦于美国旧金山启航营运,然而CR意识到新技术的应用势必面临政府法令调整、商业模式改变与公民接受度的试炼,才有机会迈向下一个里程碑,因此2023年10月即与哥本哈根基础建设基金(CIP)签署合作备忘录,希望透过双方各自专业背景与知识为利基,共同推展台湾的绿氢、低碳燃料及电力多元转换市场。

多元绿能的共构,展现台湾实现净零永续的决心,谢谓君最后擘划CR发展愿景,期许CR的视野洞见前瞻,凭借对国际趋势的敏锐度与熟悉专业技术的优势,协助产业突破技术瓶颈链结国际,并借由持续精进技术含量与提升服务品质,成为产业强而有力、安若磐石的后盾,达成我国能源二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