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打造无毒旅宿环境 以鼓励引导代替连坐惩罚

借镜「无烟餐厅」推广策略,让「无毒旅馆」成为旅宿业者光荣招牌。图为饭店客房。图/本报资料照片

新修订《毒品危害防制条例》第31条之1规定,旅馆与观光饭店等特定营业场所必须负担「通报」等义务,违者将处罚锾10至100万元,最重则可勒令歇业,引发旅宿业者严重反弹,害怕「通报不力」重责大任强加在第一线服务人员身上,只会让旅宿业者动辄得咎,既要担心所在管区员警故意找麻烦,也怕杯弓蛇影动作太大吓跑客人。

平心而论,绝大多数正派经营旅宿业者,向来非常尊重也都愿意配合公权力执行,以台北市旅馆公会会员为例,今年以来,陆续已有主管与服务人员超过500人次参与台北市观光传播局安排研习课程,学习如何辨识毒品并了解通报SOP程序,可惜相关部门修法前沟通不足,且施行策略欠缺全盘考虑,似乎只想找毒品泛滥问题的代罪羔羊,把投宿旅客吸毒行为归咎连坐于旅宿业者身上。

借镜「无烟餐厅」推广策略,从鼓励引导着手

民国90年,台北市卫生局首创风气之先,开始推动「无烟餐厅」运动,第一年只有100余家业者响应,四年后授证无烟餐厅总数突破1000家,接下来宛如滚雪球般,第六年已有超过3000家餐饮业者加入无烟餐厅行列,吃饭不抽烟观念逐渐为民众与业者接受,为后来民国98年「烟害防制法」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新制奠定良好社会基础,后来更有「无烟公园」、「无烟校园」、「无烟医院」等类似倡议与做法。此一循序渐进成功推广经验,非常值得执法部门参考,以鼓励引导代替连坐惩罚,打造政府、旅宿业者与消费者三方全赢的无毒旅宿环境。更何况,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前年开始也开始办理商家「拒毒标章」认证,非常值得参考倣效。

要求客人不吸烟,当初也有不少餐饮业者抱持观望态度,担心会不会影响生意,后来发现少了吞云吐雾的烟味,用餐环境与品质皆有所加分,不提供烟灰缸,也有助于餐厅卫生整洁,更可以降低火灾风险,保障顾客健康安全;更重要的是,不吸烟的客人也更乐意上门消费,「无烟餐厅」成了吸引客人的法宝,也就有越来越多餐厅把「无烟餐厅」授证招牌挂在门口明显处,出于同业竞争心态,带动更多餐饮业者主动申请加入「无烟餐厅」认证行列。

让「无毒旅馆」成为旅宿业者光荣招牌

没有任何一位投宿旅客愿意住在吸毒者隔壁房,吵闹喧哗固然是最大影响,潜在的公共安全威胁更是不容忽视,旅宿业者当然也害怕被贴上「毒趴温床」负面标签。因此,参考「无烟餐厅」认证做法,若旅宿业者配合张贴清楚反毒标示,并有一定比例从业人员参与毒品危害防制训练(第31条之1规定之其他两项义务),再加上相当时间内无毒品案件查获纪录,便由主管机关颁授「无毒示范旅馆」认证,定期查核更新延续。一旦消费者可以清楚识别安全无毒旅宿环境,从而列入决定投宿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据,自然会对整体经营环境产生正向淘汰筛选作用,更对没有取得认证者带来压力。如此一来,多数旅宿业者一定乐意主动加入毒品防制自主管理行列,成为政府反毒最强而有力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