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儿少长新冠 医建议电子化评估
图为北市万华区西门国小18日接种莫德纳与BNT儿童疫苗,部分学童然虽有些紧张,但在大人的陪伴及安慰下皆顺利施打完毕。(本报资料照片)
儿少染疫后出现「长新冠」,不仅影响上学和人际关系,也让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医师姜冠宇19日指出,真正要达到长新冠定义的首波族群,最快在今年8月后才会出现,而要研究儿少长新冠或后遗症,应超前部署用更有效率的电子化方式评估症状。
姜冠宇表示,世卫组织WHO在儿童青少年「长新冠」研究定义为确诊后有症状干扰日常生活持续3个月,定义决策过程,4月刊登于BMJ英国医学杂志,透过3次专家会议得到高度共识,但文章是去年11月底送件、今年2月审核通过、4月刊登,所以应该还没看到Omicron相关后遗症或长新冠会带来的改变。
他表示,研究定义应该和临床定义有一些区别,所以台湾目前出现在追踪门诊的成人,至少都是后遗症。姜冠宇提醒,长新冠研究非常复杂,要研究儿少长新冠或后遗症,如果预期族群会增加,不要都用纸本问卷调查,应用更有效率的电子化方式评估症状,才不会为难注意力受损或长新冠的病人。
此外,在儿少接种疫苗方面,教育部已发文给各地方政府及学校,学童接种莫德纳疫苗作业由地方政府视接种间隔规画启动,至于BNT疫苗则自6月22日起协调安排指定合约医疗院所办理接种作业。
教育部表示,基于目前尚无儿童族群以不同厂牌疫苗完成基础剂接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因此建议他们以相同厂牌疫苗完成2剂接种,惟特殊情形(如第1剂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下,可以不同厂牌疫苗完成2剂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