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和新冠症状怎么分辨?台大建议「4指标」自我初步评估
台湾昨(13)日一名本土确诊个案,因本身具有过敏,隔离结束后回溯采检才确诊。外界也担忧,台湾过敏族群众多,症状雷同,该如何区分过敏和新冠肺炎?台大医学院急诊医学科临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在急诊室通常会看有无「下呼吸道症状」、感染源等指标来辨别,而民众自己也可以观察「症状和平时过敏有无不同」,例如有无喉咙痛、腹泻、嗅味觉改变,以及本身有无参加群聚活动等作为指标。
昨(13)日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公布新增3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案386「本土个案」为20多岁男性,是案195(自美国境外移入)的同住友人,由于案386本身一直有过敏症状,因此没有将鼻塞、流鼻水的症状视为异常,在隔离结束后,直到政府扩大回溯采检,才于12日确诊,等于从接触案195到确诊,共花了25天。
由于台湾过敏族群众多,症状也与呼吸道疾病十分雷同,究竟如何区分过敏和新冠肺炎?台大医学院急诊医学科临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两者确实很难区分,在急诊室的分辨,通常会看有无「下呼吸道症状」,因为有下呼吸道症状会比较像是新冠肺炎,次外还会找出其他感染源和其他症状来判定。
不过以目前的时机点来看,李建璋表示不是鼓励每个过敏患者都要到医院,因为此时医疗单位未必能够承载,但过敏者可以从几个指标自我初步判断,如果「症状和平时过敏不一样」就是关键,此外也可以看自己有无「喉咙痛」、「拉肚子」、「嗅觉或味觉改变」,以及「有无参与大型活动、群聚集会」等,这些都是判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