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冠个人化风险评估 超过「这分数」属高风险族群

(示意图/shutterstock)

台大公卫团队以此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化风险评估,民众可依自身情况计分,大于200分即属于高危险群,有助了解个人可能的长新冠发生机会。(图翻摄自新冠肺炎科学防疫园地)

全球长新冠发生人数约有6200万人,以美国1000万人居多,而台湾则约有40万名长新冠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7%。《JAMA》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新冠的风险因子包括女性、BMI>30、曾因新冠肺炎住院等,台大公卫团队以此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化风险评估,民众可依自身情况计分,大于200分即属于高危险群,有助了解个人可能的长新冠发生机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后新冠肺炎症(PCC)发生于新冠发病后3个月,且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表示,全球长新冠累积发生率因各国解封时间、疫苗施打计划与流行变异株而异,截至2023年3月5日,四大洲国家长新冠累积发生率,在北美洲与欧洲国家中以加拿大1.1%最低,其次依序为美国2.9%、英国3.1%与法国3.7%。而亚洲与大洋洲国家长新冠累积发生率则以日本1.2%最低,其次依序为台湾及纽西兰1.7%、澳洲1.8%、韩国2.5%。

在全球长新冠人口中,美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达1000万人,其次是法国和英国,分别为250万人和210万人。相比之下,加拿大的比例较低,约为42万人,澳州为47万人、纽西兰为9万人,而韩国和日本则分别为130万人和150 万人。而台湾2400万人口中,长新冠患者约40万人,占总人口的1.7%。

台北医学大学教授陈立升引述今年登于《JAMA》的一篇研究,Tsampasian等人针对2020至2022年间所报导长新冠风险因子进行系统性及统合分析。经分析发现,长新冠危险因子包括女性(危险比1.56倍)、大于40岁(危险比1.23倍)、BMI>30(危险比1.15倍)、吸烟(危险比1.1倍)、曾因新冠肺炎住院或ICU住院(危险比2.48倍)、忧郁焦虑(危险比1.19倍)、气喘(危险比1.27倍)、慢性肾病(危险比1.12倍)、慢性阻塞性肺炎(危险比1.38倍)、糖尿病(危险比1.06倍)、免疫抑制(危险比1.50倍)、缺血性心脏病(危险比1.28倍)等,而施打基础剂疫苗者较不容易产生长新冠(危险比0.57倍)。

陈秀熙团队进一步对于此研究所整理出的资讯,提出个人化风险评估,将各因子危险性转换成危险分数,不同危险因子对应不同权重的危险分数。这些风险因子为:女性45分,40-69岁19分,大于70岁以上23分,BMI>27为15分,有吸烟者10分,曾因新冠肺炎住院或ICU住院100分,有合并症者分数介于5分至50分,未完整施打基础者50分。总分最高400分,大于200分就属于高风险,而分数越低、风险就越低。

举例而言,一名BMI 28、未施打疫苗、曾因新冠肺炎住院、有慢性肾病合并症的50岁女性,分数为239分,属于高风险族群。而吸烟、BMI 22、已施打4剂疫苗、未曾因新冠肺炎住院、无其他并发症病史的35岁男性,分数则为10分,属于低风险族群。陈秀熙表示,这样的个人化长新冠PCC风险分层不仅可以了解个人可能的长新冠发生,对于医疗资源分配在照顾感染者长新冠从预防到治疗介入优先顺序都能提供依循方向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