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改名 漏了探討供給面

卫福部预告修正「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博爱座」将修正为「优先席」。为了争博爱座吵架,众多讨论聚焦在从「老弱妇孺」扩大到「有需求者」的「需求面」,却似乎漏了「供给面」探讨。

显性需求者是银发长者、孕妇和看得出来的障碍者,隐性需求者包括容易累且害怕与他人身体接触的人、身体不适者、甚至于是月经忽至或量过大而惧怕走动的女性,「争位」案例增加,其实正告诉我们博爱座的供给量不够、供需失调了。

大众运输工具目前是依「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三条,设置总座位数不低于十五%的博爱座;但大家都知道,我国已是高龄社会,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已达总人口约十八%,孕妇、身心障碍、急性不适者再各加上几个百分点,有机会用到博爱座或优先席的人数比早已超过法定的应设数量比;未来银发人口更会快速攀升,如果不能修法拉高供给,供需失调的情况会日益恶化。

因此,博爱座争位风波的解方之一,显然是「增加博爱座设置数量」,并应考量从身权法移出到交通运输相关法案。多设一些博爱优先座席,从中再择一部分标示为障碍者优先,满足各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