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课纲上路迄今五年 「周三青年日」探讨体制内外教育的冲突与共舞
▲108课纲上路迄今五年,「周三青年日」探讨体制内外教育的冲突与共舞。(图/记者陈弘修翻摄,下同)
记者陈弘修/台北报导
108课纲实施至今已经五年,对于如何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及「受教育权利机会不平等」,不少声音认为仍有许多可改革的空间。台大教授、师资培育中心主任林国明表示,108课纲的一大重点是展现学习历程成果,希冀借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研究发现,城乡区域和家长教育程度对学生准备学习成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反而是教师的积极协助,才是决定性因素。
Y’s Day7「周三青年日」7日晚间举行青年座谈,主题为「从填鸭到多元,教育真的能翻转吗?––108课纲与体制内外教育的冲突与共舞」,林国明是在这场座谈会中,做上述表示。同场受邀的学者专家来宾,还包括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身兼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EdYouth台湾一滴优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林轩如,以及「与点堂」共同创办人、教师陈茻。
座谈会主持人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在开场时表示,教育是社会的根本,改革一波接一波,每次都引发社会关注和激烈讨论。108课纲上路五年累积了一些经验,邀请大家一同回顾与思考,如何让台湾的教育和下一代都愈来愈好。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
▲台大教授﹑师资培育中心主任林国明。
台大教授﹑师资培育中心主任林国明在分析108课纲对高中教育现场的转变与限制时指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课纲能促进自主学习,并提升自己的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多数教师亦认为自己更加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增加讨论机会,并提供自主学习的策略,但由于教学时数固定,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准备「课程学习成果」和备战「传统纸笔考试」之间取舍,相当苦恼。
林国明进一步表示,108课纲的一大重点是展现学习历程成果,借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这引来独厚高学历家庭和扩大城乡差距的质疑,不过,有研究发现,城乡区域和家长教育程度对学生准备学习成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反而是教师的积极协助,才是决定性因素。
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表示,从「九年一贯」至今,每一次教学改革都引来保守势力的批评,因为「升学主义是最好的面具」,升学主义强调彼此竞争,绑架心智、争夺资源,却不需检讨政策和教学原则是否合理。
冯乔兰认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议题,不应过度与教学现场妥协,反而应该借由政策保护想努力进步的老师,才能顺利推动教学创新。
▲人本教育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
▲与点堂共同创办人、教师陈茻。
与点堂共同创办人、教师陈茻表示,他现在自己创办书店,同时以实验教育机构的形式,辅导偏乡学生阅读写作,自主学习。
陈茻表示,「素养」听起来很复杂,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听得懂人话,写得出人话」,他曾以此为出发点,在体制内的校园中跳过课本,直接提升学生素养,但这种进步且产业结合的实验教育却被学校指责为「无助于升学」,让他一度感到灰心。
EdYouth台湾一滴优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林轩如说,新课纲的核心是培养终身学习者,这是学科的学习,也是学着适应社会并照顾自己,但是教学现场可能误会政策,让「探索与自主学习」精神荡然无存,进一步让学生对108课纲失望。以各方争论不休的「学习历程档案」为例,其实是推销自己,能引导每个人了解自己的长处,累积经验和能力,抵达自己的理想生活。
▲EdYouth台湾一滴优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林轩如。
▲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
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以过去外交部林佳龙部长在担任立委时所提出的教育三法修正案为例表示,教育应该打破传统框架,透过教育创新来达到开放及多元,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对讨论教育改革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董思齐强调,周三青年日」向来鼓励青年朋友关注公共事务,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基石教育、社会进步的根本,而教育改革则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唯有透过理性的辩论及沟通,才能为台湾的教育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才能让每位台湾青年都能在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