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向右转?周三青年日座谈 探讨极右派兴起趋势与世界政治

▲周三青年日座谈,探讨极右派兴起趋势与世界政治。(图/记者陈弘修翻摄,下同)

记者陈弘修/台北报导

台湾智库副执行长、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齐表示,过去普遍认为年轻人会倾向支持进步与改革的左派立场,但欧美民主国家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激进和排外的右派激进活动,显示青年对既有体制的失望。他认为,极端政治会破坏民主的开放性与多元性,台湾青年朋友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自由民主与多元价值。

Y’s Day「周三青年日」14日晚间举行青年座谈,主题为「全体向右转?极右派兴起与世界政治」,董思齐是在这场座谈中,做上述表示。同场受邀与青年分享观点与想法的学者专家,还包括逢甲大学通识中心助理教授萧育和﹑世新大学传播管理学系副教授刘玉皙、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以及福和会青年部主任周德望。

董思齐表示,近年来在许多老牌的民主国家中,一股极端的民粹势力崛起,让极右派政党获得胜利的同时,也对民主社会中的多元价值带来严峻的挑战。

他也提醒,极端政治会破坏民主的开放性与多元性,台湾青年朋友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自由民主与多元价值,同时也应勇敢表达自己的左右立场,进行理性的政策思辩,以此激发更多思考与行动,为台湾寻求一条更加深化民主与持续成长的道路。

▲台湾智库副执行长、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董思齐。

▲逢甲大学通识中心助理教授萧育和。

逢甲大学通识中心助理教授萧育和以欧洲为例指出,义大利是欧洲与全世界的风向球,2022年义大利的极右政党兄弟党上台,反映了欧洲极右翼势力从欧洲边缘逐渐进逼到欧洲心脏地带,而现今的极右翼政党也已成为有实力、有执政能力的政治势力,致使20世纪初政治学上对「极右」的定义也在今日受到挑战。

萧育和表示,政治光谱的左右在欧洲有特定意涵,极右翼其实是对于第三条路的反动,与民粹一体两面,反映了自由民主体制的危机,以往认为进步议程可以团结社会,但社会氛围的改变反映了年轻世代中的价值分歧与冲突,显示进步议程无法成为社会团结的基础,也与极右翼现象有紧密关联。

世新大学传播管理学系副教授刘玉皙认为,极右不等于右派,现今欧洲极右派套不进传统左右派分类,极右派的唯一共同主张是「反移民」。一篇经济学实证研究分析1988年至2016年的欧洲选举结果,发现极右派的得票率与当地非白人移民数量呈现正相关,细究其原因,显示欧洲的移民议题背后的阶级问题。另外,极右派在欧洲的兴起也不是最近两三年,一直以来都能看到相关趋势,若将目光拉回台湾,她认为,左右派的辩论不应以统独、蓝绿、进步或保守来画分,必须要有更严谨的讨论。

▲世新大学传播管理学系副教授刘玉皙。

▲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

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指出,左右的基本分类是既得利益者与被既得利益者,着重在分配议题的讨论。贫富差距的分歧让少数有钱人在制度保护下受益,而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更是剥削了国家的中产阶级,促使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反而越反移民。移民是经济国家的支柱,但同时带来政治骚动,当国家的分配出现问题,民粹主义也会接着出现,「台湾不应认为经济好、科技好,就可以满足年轻人对现况的不满」,年轻人如果不能透过教育、社会、薪水等获得满足,就会透过反动的方式破坏现状,将是民主政治最大的警讯,必须谨慎看待。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表示,左右派是相对观念,极右派英文为「far right」,在政策上混合很多面且较为极端,如美国的极右派便强调一切以美国白人为主、美国优先,并主张孤立主义,应把资源留在美国。

陈方隅认为,川普的崛起是美国分歧的产物,这个现象加深了分歧本身,形成「进步价值」与「传统价值」的对立,如果探讨美国政治讨论只沦于「身份政治」的话,他觉得很可惜,也希望未来台湾有更多经济与社会议题的辩论。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

▲福和会青年部主任周德望。

福和会青年部主任周德望认为,极左派与极右派在本质上可能是相同的,政治光谱上的中间比较属于个人,偏右偏左是次级团体的认同,而国家认同则是极左与极右,其中的「极」即是极权的意思。

周德望指出,「右派的核心价值是自由,而左派核心价值是平等」,两者在某种程度来说虽是对立价值,但仅是政策优先排列问题。政策不应因人废言,保守价值也可能有其意义,重点是对于对方的宽容,希望台湾的议题不一定都要与中国挂勾,而能更多以左右派的角度与国际接轨。

在这场座谈谈结束后,学者专家们也和现场的青年针对极右派政党对于多元秩序的挑战、极右派政党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台湾政党的右派与左派分类、欧洲极右派对于台湾的意义、台湾统独与左右派的区分、左右派如何以国际合作划分等问题,一一进行探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