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1.59亿人次!广东以最大规模核酸筛查,最大力度扼住疫情咽喉

(原标题:1个月、1.59亿人次!广东以最大规模核酸筛查,最大力度扼住疫情咽喉)

2021年5月,端午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打破了人们原本的平静生活。粽子的清香在居民区里飘扬,荔湾湖里刚起出的龙舟又沉归水底,期待第二年乘风破浪。伴随着鼓点和加油声的,是群众生活的淡定从容,是省委、省政府的指挥若定,是卫生健康系统的担当作为,是医务人员们一次次投身核酸检测的忙碌与情怀。

核酸检测是新型病毒早发现、早隔离、早阻断、早治疗乃至早日结束战斗的黄金抓手。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广东省启动了迄今最大规模的分级分层核酸筛查,通过主动排查风险,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

梳理1个月来的整体布局和实际操作,不仅可以看到医务人员让人动容的瞬间,还可以看见广东疫情防控的有序、高效、精准、科学。

筛查总动员

接纳全国90%入境人员,为国守门

5月21日,我国两座一线城市相继宣布出现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疫情。

此前一天,深圳盐田港国际货轮作业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穆某结果阳性,随后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同一天,70多岁的郭阿婆到荔湾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核酸检测查结果阳性,成为广州本次疫情“1号病例”。

让病毒现形并及时敲响警钟,离不开广东一直强调并坚持的核酸筛查。

“2020年疫情爆发后,广东迅速建立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基本实现重大疫情监测从单点到多点、从单个行业到多个行业联合的转变。”

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医疗救治组组长、疫情防控组组长,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说,

过去的400多天,这项防控举措从未间断。

根据该机制,所有发热门诊患者都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6小时内报告结果;早在去年,预警覆盖范围从最初的发热门诊、诊所和药店,逐步延伸到海关、市场、学校等重点场所。

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的不断扣关,广东早有准备。“疫情期间,广东是入境人员最多的省份,每日入境人数占全国的90%。”段宇飞说,站在抵挡海外疫情输入的最前线,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现境外输入感染者,至今已累计发现1000多例。绝无仅有的防控压力,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广东先后发生了6起境外输入关联疫情。得益于核酸筛查的支持,每次都在7天内快速、科学、有效处置,未发生传播扩散。

这次是时隔270多天后又一次出现本土病例,情况比以往严峻许多。基因测序显示,此次入侵的病毒分别是来自欧洲的Alpha变异毒株和南亚出现的Delta变异毒株,传染性超乎想象,因为一顿早茶就有多人被感染,短短10天甚至传播了5代。

盐田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荔湾区则是广州最繁华的老城区之一。随后几天,以穆某的工作区为圈,深圳陆续发现多例无症状感染者;以郭女士为起点,广州、佛山、茂名、湛江等地先后出现关联感染者。可以说,从爆发之初,这场疫情就把广东拉进了白热化阶段。

21日当天,广东省委常委会暨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会议,要求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随着疫情传播链不断延长,指挥部又相继召开多次会议,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等实地调研检查核酸检测等防控工作,强调把应对处置这次本地疫情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过去一年积累了丰富抗疫经验的广州、深圳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核酸筛查是揪出病毒、摸清底数、切断传播链条的最佳选择,同样也是应对复杂性疫情挑战的最有效做法。5月21日,感染者初筛阳性结果一出,广州、深圳就开始组织密接、次密接人群及重点场所的排查。

“广州有276个核酸采样点、131家核酸检测机构,检测量达到每天75万人份,完全可以满足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需求。”广州市副市长黎明在本次疫情期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时间推移,该市连发多份通告加大防控和筛查力度,明确高风险地区核酸检测日日做或隔3日一做;中风险地区每隔3日一做。

5月26日,海珠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监测中又排查出1例阳性感染者。当天荔湾对全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海珠、越秀等区也对感染者行动轨迹有关的重点区域组织核酸排查,27日凌晨完成。

5月30日,筛查检测范围扩大到广州5个中心城区48个街道,包括越秀区、海珠区全部辖区,天河区8个街道,白云区2个街道,番禺区2个街道。6月4日,广州实现核酸筛查11个区全覆盖,其中南沙、增城、从化和花都5日启动。从这一天到6日,广州4天零7小时完成核酸筛查2149.3万人份。

从5月21日至此,广州累计完成2157万人次核酸采样。

不少人敏锐地发现,这一波疫情还出人意料地检阅了广佛同城的含金量。许多年来,广州和佛山早已形成了发展共同体,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0万人在佛山市南海区居住、在广州工作——首先发现病例的荔湾就紧挨佛山,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带来了发展红利,也带来了疫情防控的困难。

佛山市核酸筛查始于5月26日——接到广州市通报1名无症状感染者曾到南海区桂城街道活动后,该市迅速进入应急状态,27日发现第一例感染者。

5月28日起,南海和禅城先后将筛查范围从3个镇街扩大到全区,30日第一轮筛查结束。6月3日启动第二轮,高明、三水纳入筛查范围。截至6月7日20时,佛山累计完成筛查1002万人份。

“佛山市疫情防控特别强调四个快:快速核酸检测、快速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控制风险点、快速推动疫苗接种。”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说。

26日,佛山出现密接者,他陪省领导深夜赴佛山一线督导。28日,他带领省疫情防控工作组再赴佛山,一直到6月12日转战湛江。

对广州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中,粤西部分地区也进入排查视野。5月25日,茂名市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当天组织全市居民核酸检测,并对5个重点镇街实施72小时两轮检测;6月6日,湛江吴川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启动全市居民筛查和重点镇街72小时两轮检测,6月12日和13日,又组织了重点镇(街)第三轮采样。

被戏称为“早茶传播链”的核酸筛查不断深入,深圳“境外货轮传播链”核酸筛查也逐渐加码,第一时间将全市13个码头及从业人员列入筛查范围,检测频率由7天1次缩至3天1次;5月27日对盐田港从业人员居住楼栋全面检测,对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及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等易暴露人群开展筛查。

5月29日,盐田区启动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双百行动”,对重点人群实行七天三检,并在前期基本完成常住人口检测的基础上,又组织了两轮全员筛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龙岗区则于5月30日开始的3天内,实现全区常住人口核酸筛查全覆盖。

6月7日,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深圳、珠海等10个地级市启动分级分层核酸检测,当天筛查1055万人份(不含广州、深圳)。至此,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重点区域全部纳入筛查区域,全省累计采样从5月21日算起,已超5300万人份。

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广东不断调整、优化核酸筛查覆盖的人群和频次。

6月18日,东莞报告1例感染者,随即启动分级分层核酸筛查。21日,东莞启动全市全员核酸筛查(不含此前已全员筛查的大岭山、长安、虎门和麻涌等镇),现场采样医护人员超2.38万人,到22日7时,累计采样1116万余人份。

“主动开展核酸检测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感染者、及早摸清底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管理密切接触者。这是及时控制疫情,防止进一步传播的关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病毒检测工作专班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说。

5月21日至6月21日,广东全省累计主动核酸检测超1.59亿人次,通过一轮一轮筛查,扩大范围、加快速度、加大力度,看似简单,却精准、有效,让狡猾的病毒无处藏身。

采样总动员

今天有任务,咱们改日再结婚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而6月4日至6日,广州完成核酸采样数是1869.67万人份——可以说,广州3天就完成了全市人口的核酸采样。同时,广州还创造了高峰期1天检测超1000万人份、33小时内完成南沙区全区封闭管理、核酸筛查和解封的奇迹。

此前还没有一座城市和国家做到这一点。广州之所以能做到,首先在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统一协调部署。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成立国家-省-市新冠病毒检测工作专班,也是关键支撑。

针对不断变化的疫情,专班及时总结广州、深圳、佛山核酸筛查经验,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大型核酸检测工作指引,6月4日公开发布,从布设采样点、调配人员、组织筛查对象、现场排队登记、送样检测、进度查询及结果报告、医疗废物处理及现场消杀等7个方面,提出具体指导。

采样是排查的基础,在这个环节最值得书写的是医务人员。

5月26日晚7点,一轮超级红月亮带着月全食升空,挂在小蛮腰塔尖,留下了许多经典照片。

很多人没有时间抬头看风景,他们正低着头专注于核酸采样——当天广州组织1万多名医护人员,支援荔湾区第一轮大排查,不少人奋战到凌晨4点,

此时月亮已藏在楼厦后面,滑向西方偏南的地平线。

随后,广州不断加大筛查力度,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穿上防护服,走进采样点。5月28日,仅黄埔区就选派100名医护人员支援荔湾,5月30日又派200人支援海珠。不同区域核酸检测的时间有所差异,也为全市守望相助提供了可能。

针对病毒传播速度快的特点,6月4日至6日的排查中,广州11个区设置采样点2554个,采集单元11711个,累计组织34657名医务人员参与采样。省卫生健康委除从省部属院校附属医院抽调大批医务人员外,为确保南沙、花都等区的采样,还组织兄弟市连夜驰援。

佛山也是如此。5月28日,随着筛查范围拓宽,该市调度医务人员近2万人次。鉴于时间急、任务重,省卫生健康委迅速协调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和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第三附属医院,及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500余人连夜支援。

5月30日下午6点,记者深入佛山采样现场,采访时得知,禅城、南海和顺德共开辟215个采样点,暮色中还有4759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

广东坚持疫情防控全省一盘棋,在保障正常诊疗活动的同时,调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

从5月27日到6月13日,省卫生健康委先后11次组织18749人次,支援广州、佛山、湛江等地,累计采样700多万人次。

根据省里预案,广东省人民医院等27家省部属院校附属医院选派1.3万人次,实际派出1.7万人次,累计采样近450万人份。此外,根据各市、区请求,各省部属院校附属医院还支援9925人次,采样近130万人份。

2003年以来,广东医务人员先后经历抗击非典、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URS)等传染病的战斗,身经百战。不过这一次不同,甚至也迥异于2020年与新冠肺炎病毒的战斗——他们大部分人的战场从病房转到采样点。

对被检测者而言,疫情中承受的更多是心理压力。对一线医护人员来说,这更是一场身心同时接受考验的持久战。暴露在高温、烈日、狂风、暴雨之下,采样从技术活变成了体力活,时而穿着防护服蒸桑拿,时而在暴风雨中抢救被几度掀翻的雨篷,又时而因为群众的贴心之举而热泪盈眶。

就在前不久,广州市妇儿中心护士邹雁冰朋友圈的截图登上新华网。

这个率真的姑娘和男友约定6月1日儿童节登记结婚。突然接到医院通知,要派人支援荔湾区核酸采样。从5月26日起,邹雁冰已经先后支援过越秀、花都,这次她又毫不犹豫报名。出发前,她将精心准备的官宣结婚文案换成了调侃,并@男友:“兄弟,咱们改日再结(婚)。”

文字里的小调皮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疼不已。

爱有时也来得让人猝不及防。6月2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医生梁继珍奉命支援海珠区采样,正好分配到自己所居住小区。忙碌间,突然看到过来采样的儿子,她很惊喜,想安抚一下几日不见的孩子,结果脱口而出:“作业写完了没?”本来特别高兴的儿子哭笑不得。

6月3日,同样来自红会医院的医生胡建广,完成采样任务后脱防护服时,汗水哗哗流下,同事抓拍的视频在朋友圈里疯狂转发,妻子转发了,配文说:“你是刚从河里面被捞起来的吗?”

6月6日凌晨3点,海珠区为外来务工人员专门设置的鹭江运动场采样点,完成采样和消毒后,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采样队员集合时,突然一声指令响起:“梁裕桦出列!”一位95后姑娘一脸愕然地走出来,然后看到让她泪目的一幕:领队端出来一个蛋糕,所有人唱起了生日歌,夜色温暖而明亮。

女孩是王烁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在本次采样工作中,这支以2020年支援荆州期间牺牲的医疗队员王烁命名的队伍,多次请战出征。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还有面罩的遮挡,只看到一双眼睛,很难分辨出哪个是医生,哪个是护士;更无法分辨他们已为人父母,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于是大家给他们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大白。这是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一个虚拟角色,是讨人喜欢的智能机器人,也是健康的守护者。

在核酸采样点,除了医务人员,公安、城管、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付出和辛苦也不遑多让,他们和医务人员配合,布置采样点、维护秩序、提供物资保障等,确保核酸采样顺利高效。

流程很重要,各采样点严格按要求分时分段、有序排队,单向流动、避免交叉,流水作业、提高效率。”黄飞说。佛山市在大型采样点设置、流程再造、信息化管理、检测能力提升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示范价值的做法。

而东莞6月21日至22日迅速完成1116万人的筛查,也再次证明流程管理的价值,“梳理好流程,组织好群众,检测速度和质量就能提起来。”

采样点的设置也充分体现了广东温度。比如在出省要持绿色健康码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规定出台后,为保障刚需族顺利出行,检测机构在白云机场、广州南站专门设置临时核酸采样点,前者从采样到拿到结果最快不足4小时,后者也实现检测当天出结果。

检测总动员

740家机构,广东的核酸检测天团

采样只是开始,拿到结果还要等待检测,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采样人员在户外大汗淋漓工作的时候,为了早一秒钟发出可靠的检测结果,核酸检测实验室里,生物安全柜前,PCR扩增仪旁,检验人员的辛苦也不遑多让。虽然工作环境冷气开得十足,但裹在严密厚实的防护服里,他们同样经常汗透重衫,但也同样不会被疲惫打倒。

“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不备”,是记者采访中听到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为国守门,广东一直都面临着不小的考验,也一直在不断增强内功。

“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疾控中心100%具备独立核酸检测能力,全省县(区)级检测能力实现100%全覆盖。”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段宇飞介绍,截至2021年4月,广东有740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按单采单检计算,单日最大检测能力可达228万人份

——与春节期间相比,2个月增加了63家检测机构和78万人份的单日检测能力。

其中,仅广州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就有131家——医疗机构95家,疾控中心13家、第三方检测机构23家,单日检测能力可达75.8万人份。

2020年8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很多做法我们走在了全国前列,大部分指标提前完成。”省卫生健康委推动该项工作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疫情发生前,各地上报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为226.4万管。疫情发生后,各机构深入挖潜,根据6月15日各地上报数据,全省日检测能力最高突破322.7万管(其中广州最高可达117万管),较疫情前增加42.54%。

在加强能力建设的同时,省卫生健康委还制定应急预案,组建了一支1200人的机动队伍,配备移动方舱实验室及相关辅助设施,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及时开展拉网式排查。

“我们创造性建立片区机动支援制度,在全省划定6个片区,一旦某市发生疫情,可以就近调派检测队伍支援。”段宇飞总结说,依托各县(市、区)本地检测力量,积极发挥第三方实验室作用,常住人口500万以下的城市,可以在2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通过省内资源调度方式,可以确保3到5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5月29日下午,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分别派出1支核酸检测支援队,带着移动方舱实验室,城市检测基地——珠海市人民医院也派出移动实验室,就地采样、就地检测。6月9日,3台移动方舱实验室从广州转战吴川。在增加当地检测能力的同时,它们的亮相也提振市民抗疫信心。

在常态化防控阶段,省卫生健康委多次部署大规模人群筛查核酸采样检测应急演练,并选派工作组到各地市现场评估,确保有充足准备应对疫情。

就在4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全员核酸检测实施工作预案,里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都在此后得到应用。

广东还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依托聚集于珠三角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合理布局检测力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强大的检测能力,应对局部突发疫情。

经过与新冠病毒数个回合的交手,广东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核酸筛查方法,每次都能动员一切资源,从容应战。大规模核酸检测期间,各级医疗机构首先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及周边居民的需求,充分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力量,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以最快速度上报结果,为省市决策提供依据。

广东是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化最好的地区,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导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协调下,48家第三方检测公司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核酸检测天团。

“为了抢时间、争速度,助力广东完成迄今最大规模检测行动,我们快速提升日检测能力,从常态化防控时期的3万管迅速提升至22万管。”金域医学负责人介绍。经过2020年淬炼,该公司建成了一支训练有素、高效反应的检测队伍,6月6日仅在广州日检测量就突破35万管,全天检测近253万人份。

在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实验室指导下,6月2日,金域医学等在广州体育馆建设4组猎鹰气膜方舱实验室,第二天开始工作。该实验室每组占地约210平方米,配备自动开盖加样机、全自动核酸提取、全自动点样、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仪等检测设备,满负荷运转一天可完成12万管核酸检测量。

华大则在番禺区体育馆建起火眼气膜方舱实验室,可以实现21万单管的日通量,除支援广州外,也承担了大湾区内两小时通勤圈的城市检测任务。华大基因光在深圳就建成3座火眼实验室,打响了“家门口的保卫战”;佛山除华大火眼实验室、凯普普济号实验室外,还搭建了一座雷迪快速检验实验室,采用10混1检测,后者每日最高可完成150万人份检测量。

为了和病毒赛跑,有的公司甚至启用了无人机运送核酸标本,比地面运输节省了一半时间。

而数量众多且强大的第三方,不仅带来检测效率提升,还从试剂生产的源头上就开始提供支援。

疫情初期全国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广东占比近1/3。达安基因有关负责人介绍,以该公司日均100万人份新冠核酸检测试剂计算,产能覆盖广州1867万人只需19天。

另据报道,达安基因研发的试剂盒可针对基因序列点突变精准识别,凯普医学研发的核酸提取仪可在18分钟内完成核酸提取,万孚生物推出的现采、现检、现报“三现”新冠抗原检测数智化防控方案亦可实现人群进行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迅速上传检测结果。

信息化总动员

粤核酸码背后的“空中加油”

“在这场和病毒的赛跑中,我们必须比以往跑得再前一点、再快一些。”这是5月29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黄光烈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这个要求适用于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比如粤康码的正常使用。

去年上线以来,粤康码就成为广东居民的另一张身份证。5月以来,粤康码访问量激增,广州、佛山等地上班高峰期一度达到去年历史峰值的两倍。为应对激增的亮码需求,6月3日广州市联系腾讯,连夜扩容升级

根据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防控需求,粤康码还在甄别不同风险人群的红、黄、绿三色基础上,新嵌入了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用醒目的紫色标记。6月7日,根据新指引,紫色出现的时间被缩短至48小时内,随后转为绿色,72小时后变回白底黑字。高考前3天,粤康码再次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增设了金色考生标签,与标记已注射疫苗的金色木棉花、红蓝色醒狮等相映成趣。

绿色代表健康,紫色代表自由,挂绿披紫成为疫情期间群众最大的期待。

不过,颜色只是看得见的升级,在颜色变化的背后还有更大规模、更艰难的升级,这是省卫生健康委信息与规划处负责的领域,从采样环节就已经介入。

每个采样的广东街坊都熟悉如下流程:排队、扫码、进入粤核酸小程序、填报个人信息、生成二维码并截图保存、工作人员刷二维码、再排队、采样的过程——扫码和填报信息也可在排队前完成。个人填报信息后生成的二维码也被称为“葵花码”。

粤核酸原型是2020年5月上线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主要面向检测机构。2021年春节前夕,广东组织对返乡人群进行核酸筛查,该平台首次对接个人用户。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发了粤核酸小程序作为入口,并扩容至可承载20万人次的日访问量。

5月底,广州、佛山相继启动分区分类核酸筛查,如何应对一波又一波的检测高峰?工作专班立刻寻找解决之道。“首先倍量扩容,2台服务器加到8台;同时使用缓存机制,解决数据上传和读取造成的拥堵。”规划信息处负责人说,粤核酸一直有大量访问,升级扩容就像飞机空中加油。升级后最高日采样承载量提高至150万人次,随后又经2次升级,提升至300万人次。

5月28日,在省工作组建议下,佛山在岭南明珠体育馆试用粤核酸系统。与需要配备1台电脑、1台打印机、1台扫码机的离线系统相比,粤核酸效率是其3倍。5月31日,省里发布粤核酸使用指南,要求全省统一采用该平台。

从服务一两个城区扩大到全省,访问量和运算数据呈指数式暴增,压力像海啸一样袭来,再次升级迫在眉睫。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驻点中智公司,组建了200多人的攻关团队,成立粤核酸指挥中心,先后两次动员,进入“7×24小时”的战斗状态。

6月2日至3日,经过一夜一天奋战,实现“5混1”“10混1”采样的数据收集模式;6月4日,根据同时涌入3000万份数据的规模,将服务器从4台增加到91台,容量从4T提升至38T,网络带宽从100兆扩至40G;同时技术团队通宵攻关,实现读写分离,并平行扩展多套个人端小程序,动态分配给不同地区使用。“1条小鱼变成6条小鱼,实现承载能力6倍增长。后来又增加2条作为后援,随时顶上。”该负责人说。

粤核酸图标根据基因序列设计,看起来像是一条鱼——官方名是粤核酸1到粤核酸8。压力测试显示,每条小鱼每小时可承载100万人次核酸采样业务。群众体验感也大幅提升——填报信息从17项缩减至3项,登记时间压缩至30秒内。

检测人员也是粤核酸主要访问者,他们上传检测结果,经系统与采样信息匹配成功后,汇聚形成全省核酸数据库,再共享给省公安厅、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最终在粤康码上呈现。为确保效率,指挥中心开辟了3条路径:首先是普通公路——批量导入,适用于小批量结果上传;其次是高速公路——接口传输;最后是高铁——库表交换,每分钟可实现3.7万条数据上传。

多轮攻关之后,所有链条清晰、通道打通。6月4日至11日,粤核酸小程序访问量超过1.21亿人次,单日最高访问5332万人次;同期上传检测结果8847万人份,6月8日最多上传2059万人份,系统运行稳定、有序。

奇迹一直都在。2003年抗击非典,广东取得正面交锋胜利的同时,研发出全球第一个检测试剂,准确度高达99%;2020年迎战新冠,广东为国家整体防控大局贡献了“十三个率先”的广东智慧,包括核酸筛查在内的战法走向世界;如今,广东又一次巧妙运用核酸筛查等力量,展示着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各就各位,基层管理部门组织有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支援有为,第三方机构检测有效,‘互联网+抗疫’平台升级有方,广大群众抗疫和生活有度。”段宇飞说。

他强调,当前防控本土疫情工作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各地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省里要求,为疫情防控作出更大努力。

主笔 |

宋炳军

记者 |

岳超群

特约记者 |

贺林平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张秀丽

摄影 |

覃健基 肖雄 刘欣

来源 |

人民日报广东频道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