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文旅资源发展报告》发布 为你盘点"百态中国"

2019年1月10日,本站新闻独家打造的原创旅游IP《百态中国行》在云南丽江木府举办了盛大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本站新闻主办,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丽江市旅发委、本站新闻云南站等机构承办。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界人士汇聚一堂,借助本站国际化的平台,共同探讨文旅融合、解读发展脉络。来自全国百余个涉旅机构和涉旅企业的领导、嘉宾、代表,近50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出席了此次活动

《百态中国行》结合本站新闻“各有态度”的品牌Slogan,旨在颠覆传统旅游方式,以全新视角展现不一样的大美中国。从野性、秀雅、猎奇、佛系、烟火五大态度标签出发,将文化的多样性与大美山河紧密结合,用鲜明的态度深度阐述人文与自然之美,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与互动。

伴随《百态中国行》首次对外震撼发布,本站旅游频道联合北京大地云游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2018中国文旅资源发展报告》。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地云游科技有限公司CEO王亚博先生对中国旅游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了权威解读,并结合《百态中国行》五大态度标签,从不同纬度对中国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盘点

以下为《2018中国文旅资源发展报告》完整内容:

一、中国旅游行业总体现状

1、国内人次与消费情况

图1-1 2011-2017年国内游人次及增长率

2011-2017年,国内游人次数呈稳定增长状态,由2011年的2641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5000万人次,人次增长率维持在10%-20%。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休闲已经成为百姓生活常态。

图1-2 2011-2017年国内旅游消费情况及增长率

2011-2017年,国内旅游消费金额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19305.4亿元增长到2017年45660.7亿元,消费增长率近五年稳定在10%-20%。随着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游客自身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市场发展劲头强势。

2、游客统计特征

图1-3 游客年龄

年龄与旅游需求刚性成负相关:70、80、90 后是国内旅游的中坚力量,90后占比18.60%,80后占比18.72%,70后占比16.13%,70前的中老年人占比26.82%。00后在家长陪同下逐渐加入旅游队伍,占比已达19.73%。

图1-4 游客出游频次统计

游客出行频率明显增加:由于出行交通简便化、出游需求增加、周边游供给多样化等原因,2018年游客出行频率明显增加,近40%的游客选择每季度出游一次。旅游逐渐成为国民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

图1-5 游客出行方式偏好

在2018年游客出行偏好调查中,配偶出游比例最高,占比为61.02%;其次是带孩子或带父母出行的亲子家庭游,占比分别为52.2%和35%;无人同行只占4.1%,说明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增进感情、社交的重要方式。

图1-6 游客交通方式偏好

在国土幅员辽阔,铁路网络发达的背景下,火车仍是国内游客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占比73%;另外随着私家汽车的普及,自驾出行也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旅游方式之一,占比72.6%。

3、游客消费决策特征

图1-7 2018国内游目的地TOP10

在目的地的选择上,北京、上海、浙江为游客最喜爱旅游目的地;海南名次较去年上升,说明国内游客对休闲度假游的需求增加;重庆和天津新上榜,说明游客对特色鲜明的城市游兴趣增加。

图1-8景区类型偏好

在景区类型的选择上,根据2018年上半年游客景区预订量统计,休闲娱乐型景区选择占比最高,为42%;

图1-9 休闲娱乐型景区偏好

其中主题公园/游乐园热度高涨,占比44.5%,其次是休闲度假类景区和科普教育型,说明体验经济时代,游客更加偏爱拥有个性体验的旅游活动;

图1-10 自然生态型景区偏好

自然生态型选择占比36%,其中湖光山色(53.3%)、海滨岛屿(47.7%)和草原沙漠(38%)等观赏性较高,与惯常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异的风景区成为游客最为偏爱的类型;

图1-11 人文历史型景区偏好

在对人文历史型景区的统计中,44.9%的用户选择游览民族/古镇风情。由于设施完善、旅游产品供给充足、城市特色鲜明等原因,都市观光近些年成为旅游者的新宠。

二、五大维度详述

大数据内容结合《百态中国行》的五大维度,对中国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解读。“野性”象征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大自然精雕细琢的杰作;“秀雅”象征舒适宜人、绿色生态的旅行环境;“猎奇”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新奇的民风习俗;“信仰”由《百态中国行》中的“佛系”衍生而来,象征在旅途中寻找心灵寄托和归属;“烟火”象征地道的当地生活和文化。

野性——地形地貌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呈现三级阶梯状分布,境内既有延绵不绝的山岭,又有气势磅礴的高原;既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又有高低起伏的盆地和丘陵,丰富的地貌类型使我国拥有种类繁多而丰富的地貌景观。

我国许多城市的自然旅游资源构成深受地貌影响。据统计,2012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中,有近半数的城市是因为独特的地貌特征而吸引广大游客,由此可见地形地貌对于旅游的重要性。

地形地貌条件一般可由两个指标进行反映,分别是海拔高度地表崎岖度。

1、海拔高度

图2-1-1 中国城市海拔高度图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其中一级阶梯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包括西藏及青海省部分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地区高寒、缺氧、紫外线强,人口稀少、可进入性差;

二级阶梯位于青藏高原以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包括新疆、甘肃省宁夏、内蒙古、陕西省、山西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这一区域在较好水环境条件下往往能够形成一些奇山异峰,在较差水环境条件下则能够形成壮观的沙漠和戈壁景观,尤其以雅丹地貌最为著名;

三级阶梯位于我国最东部,包括东北平原、辽东丘陵、华北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地区,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可进入性好,交通通达度高。

2、地表崎岖度

地表崎岖度是由坡度和高程合成的指标,在我国,地表崎岖度较大的地区一般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交通区位条件较差,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也越差,从而会影响客源的吸引。

图2-1-2 中国城市地表崎岖度图

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的地表崎岖度较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旅游者的进入及旅游活动的开展,得分较高;而西南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地表崎岖度较大,可进入性较差,旅游出行活动成本较高。

3、狂野自驾线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普及以及相关互联网租车业务的快速发展,自驾游已经成为国民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自驾爱好者普遍愿意挑战路况、地形复杂,更具“野性”的线路,在自驾的过程中,欣赏沿路壮美的自然景观。

基于云游数据库中全国自驾游产品的数据分析,全国自驾经典热门线路包括草原天路、二十四道拐、塔里木沙漠公路、独库公路、喀喇昆仑公路等自然风光绝美的十条经典公路自驾游线路。

秀雅——气候植被

空气质量、气候以及植被均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相关影响,好的环境可以给游客带来舒适、宜人的旅行体验。

1、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的程度,城市的污染物浓度越高,空气质量越差,则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从而对本地的旅游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若空气中烟尘、雾霭较多,会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出行受阻,因此影响游客出游。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及各监测点实时数据,获得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分布图,如图2-2-1所示。

图2-2-1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图

从图 2-2-1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西藏及东北地区黑龙江等省份的空气质量最好,成为人们开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片净土。

在345个评价城市中,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有阿勒泰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三亚市、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林芝地区等。

2、气候舒适度

气候对旅游的影响是多途径的。首先,气候要素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例如,雪是大气降水的一种方式,在中纬度地区的冬季和高纬度地区,高山、森林、冰川和雪等可以构成奇异的冰雪风光。雪景既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也有很强的参与性,黑龙江、吉林等地的滑雪场是冬季旅游胜地。气候也有间接育景功能,在气候要素与其它地学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往往能发育出形态各异的旅游资源禀赋。例如,地表崎岖度较低的地区,如果水环境丰富度较差,则容易形成沙漠、戈壁、草原等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貌类型,而较大的地表崎岖度和高水环境丰富度相互作用下,则容易形成植被丰富的山岳。其次,气候资源能够影响人类饮食、服饰、建筑风格等,不同的气候类型下往往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而这些文化习俗也是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气候还能直接为人体所感知,对人体的健康和情绪等产生影响。

气候舒适度是评价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关系着旅游地的旅游质量与旅游季节的长短,不仅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气象依据,还有助于旅游经营者安排活动,帮助游客选择适宜旅游时间和地点,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2-2-2 中国城市全年综合气候舒适度得分地图

我国各地区全年综合气候舒适度分布如图2-2-2所示,其中,南方地区的气候舒适度普遍要好于北方地区,气候舒适度得分最高的城市有云南的丽江市、大理州、昆明市、保山市等,这些地区适于开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疗养旅游等。其它地区还有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福建省等地。我国最南方的地区因纬度较低,夏季炎热,温度较高,气候舒适度反而并不是最好。

3、植被覆盖指数

人们出游时也往往选择植被覆盖率较高、气候舒适、风景优美的山区,调节身心,消除疲劳,恢复健康,而森林地区往往风速、气流运动较小,气温较低,大气污染物少,负氧离子多,因此成为休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本报告中数据源自2015年3-9月Modis遥感影像数据,经过处理获得了全国植被指数分布图,如图2-2-3所示。

图2-2-3 中国城市植被指数图

我国植被指数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植被指数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山区、林地,植被指数较低的地区集中在干旱的沙漠和高原地区。其中,西南部及秦岭地区的植被指数较高,植被指数最高的城市有迪庆州、林芝市、舟山市、苏州市、怒江市、鄂州市、淮南市、铜陵市、三亚市等,这些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适于开发生态旅游、森林旅游、休疗旅游等。

猎奇——寻访民俗

我国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及传统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各不相同,鲜明独特。

1、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

图2-3-1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域分布较为分散,但仍以东部地区居多,如图2-3-1所示:历史文化名城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共有12个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以11个位居第二,其次是浙江省、四川省、河南省、广东省,分别有历史文化名城数量8个、8个、8个、7个。

在345个评价城市中,共有118个城市有历史文化名城,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成都市、大理州、海口市、济宁市、晋中市、荆州市、日喀则地区、苏州市、无锡市、烟台市、伊犁州、淄博市,分别有2个历史文化名城,其他城市均有1个。

1、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反映一段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数量众多,其中,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有江苏省周庄镇、浙江省乌镇等,这些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浓郁的地方历史文化成为旅游者的圣地。

图2-3-2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分布图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域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局面,北方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河北、甘肃等地,南方地区历史文化名镇集中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省、重庆市等地,如图 2-3-2所示。全国拥有历史文化名镇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有32个,其次是四川省、浙江省、重庆市、广东省、福建省,分别有27个、22个、20个、17个、17个。

在345个评价城市中,共有138个城市有历史文化名镇,拥有历史文化名镇数量最多的城市是重庆市,共有20个,其次是苏州市、上海市、邯郸市,分别有16个、14个、7个。

传统乡村蕴含着大量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承载了历代中国人的田园梦想,乡村的快速消失不利于中国乡土文化的保存与流传,而旅游产业的介入为这些文化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往往因其独特、古老而又特色鲜明的民居、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这些地区适合发展民俗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契合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有利于开发以体验、养生、保健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图2-3-3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分布图

我国历史文化名村地域分布不均,南北差异较大。由图 2-3-3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分布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历史文化名村数量明显较多,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江西、贵州、湖南等地区较为集中,长江以北的地区历史文化名村数量少,主要分布于山西省。

在345个评价城市中,共有117个城市有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历史文化名村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晋城市,有15个历史文化名村,其次是黄山市,有13个之多。北方地区历史文化名村数量最多的地区是山西省,共有23个历史文化名村,其次是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历史文化名村数量分别有12个、10个、5个。南方地区历史文化名村数量最多的是福建省,共有29个历史文化名村,其次是浙江省、广东省、安徽省、江西省,分别有历史文化名村28个、22个、19个、18个。

1、 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图2-3-4 中国传统村落分布图

从目前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村落分布来看,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其中传统村落分布较多的城市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丽水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保山市、铜仁市、黄山市、桂林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等。

信仰——朝圣之旅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与旅游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同时宗教圣地往往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另外,宗教旅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的心理诉求,是人们对现实的逃避,寻找终极精神家园的方式。因此,宗教文化是旅游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佛寺

我国最著名的佛教四大道场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大佛教道场从汉代开始建寺修庙,如今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本报告所采用的佛寺数量数据来源于中国佛教信息网,主要佛寺空间分布如图2-4-1所示。

图2-4-1 中国主要佛寺分布图

我国主要佛寺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福建沿海等地较为集中。佛寺数量最多的地区是山西省和浙江省,分别有16所,其次是福建省、安徽省、江苏省、云南省、四川省,分别拥有佛寺15所、14所、13所、13所、10所。

以城市为评价对象来说,拥有佛寺数量最多的城市是忻州市,有13所,其次是池州市、西安市、福州市、北京市、乐山市、舟山市、上海市、拉萨市等,其分别拥有佛寺的数量为9所、8所、8所、8所、7所、5所、5所、5所,这些地区佛教文化较为深厚,适合发展观光、祈福、朝圣、游学等佛教旅游活动。

2、道观

我国道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这些地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成为著名的道教旅游胜地。我国主要道观的空间分布如图 2-4-2所示。

图2-4-2 中国主要道观分布图

道观集中分布于华北地区、长三角地区、陕西、甘肃及湖北湖南等地,西部地区较少。拥有道观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河北省,共有45所道观,其次是浙江省、福建省、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分别拥有道观44所、43所、39所、38所、37所、37所。

以城市为评价对象,道观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温州市,有34所道观,其次是保山市、成都市、宝鸡市、宁德市、保定市等,其分别拥有道观26所、18所、14所、13所、11所,这些地区道教文化底蕴深厚,适合发展以道教为主题的观光、朝圣等旅游活动。

3、清真寺

图2-4-3 中国主要清真寺分布图

我国主要清真寺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北方多、南方少,大多数清真寺集中分布于新疆、甘肃省及宁夏、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新疆,共拥有27所清真寺,其次是甘肃省、河南省、宁夏、云南省、河北省、青海省等,分别拥有6所、5所、5所、5所、4所、4所清真寺。

在345所评价城市中,拥有清真寺数量最多的城市是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分别拥有4所清真寺。

4、红色旅游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态,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将红色文化纳入到城市文化资源禀赋中是客观需要。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区有湘赣闽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川渝红色旅游区等。我国红色旅游得分的空间分布如图2-4-4所示。

图2-4-4 中国城市红色文化分布图

红色文化得分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市,较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有天安门、卢沟桥、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等。第二是重庆市,较著名红色旅游景点包括白公馆、渣滓洞、红岩革命纪念馆等。上海市、延安市、天津市、广州市、湘潭市、唐山市、哈尔滨市等城市的红色旅游得分紧随其后,较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有上海的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延安市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天津市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等。

烟火——非遗/美食

“烟火”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生活的气息,在旅途中人们不再走马观花,而是更倾向于深度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从美食中感受当地风味的特色,从文化中领悟传统的珍贵。

1、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分为六大类,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类别。?

通过整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统计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238项(不包含扩展项目),其中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占比为18.24%,其次为民间文学、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占比为13.41%和13.1%,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比最低,为1.76%,详细占比如图2-5-1所示:

图2-5-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占比图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于南部,以浙江省为代表,拥有着最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14项,而我国北部地区则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代表,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共74项。具体分布如图2-5-2所示:

图2-5-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

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国东半部,华南地区以浙江省为代表,拥有着最多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22项;华北地区则以北京市为代表,拥有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共21项。具体分布如图2-5-3所示:

图2-5-3 中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

2、美食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同时在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及民族习俗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地方风味的菜系。其中,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加上京菜和鄂菜,即为“十大菜系”。

各个地区的饮食风味不同,受消费者喜爱程度不同,因此对旅游客群的吸引力也不同。最受游客喜爱的美食是川菜,紧随其后的是粤菜、苏菜、湘菜,其次是鲁菜、京菜、东北菜,而藏菜、青海菜、宁夏菜、桂菜等小菜系则受群众欢迎程度较低,具体排名如表2-5-4所示。

表 2-5-4 中国菜系排名

饮食是绝大多数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是旅游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饮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象征与展现,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形成了每一个旅游目的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品尝当地美食成为旅游者感受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餐厅是提供饮食的场所,旅游目的地的餐厅对旅游者旅游目的地选择虽并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但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具有较大影响。

根据大数据分析,如图2-5-5所示,高亮地区即餐厅聚集处,主要集中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三处经济水平发达、饮食多样开放的地区,以及由于近年美食节、火锅城等美食形象宣传和川菜的流行普及而闻名的川渝地区。

图2-5-5 中国全量餐厅分布散点图

三、丽江文旅资源盘点

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

1、景区

图3-1 丽江市景区空间分布热力图

由图3-1可以看出,丽江全市旅游吸引物主要集中在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和永胜县附近。

2、住宿

图3-2 丽江市住宿空间分布热力图

从住宿角度来看,丽江住宿业态主要分布在城区及机场附近。其中古城区住宿数量892家、宁蒗彝族自治县4家、华坪县3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3家、永胜县1家。类型主要以民宿/客栈、经济型酒店为主。

图3-3 丽江市餐饮空间分布热力图

图3-4 丽江市餐饮种类分布图

从美食角度来看,丽江餐饮类型以传统中餐厅业态居多,特色菜系以川菜、火锅为代表;本地云贵菜系、海鲜类、清真类、时尚餐饮业态如咖啡厅等也有一定的占比。

4、非遗

表3-5 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统计表

非遗方面,丽江几乎每个乡镇都积淀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文化宝藏。民族性和风土民情相融共生,哺育出了独特而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形态,构成了丽江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