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癌症論壇/癌症存活拉長 專家籲重視患者生活品質

在联合报与国卫院所携手合作举办的2024年癌症论坛「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动」活动中,(右起)演员朱芯仪、台中荣民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滕杰林、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胸腔暨心脏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吴青峰、台湾感染管制学会理事长陈宜君、乳癌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张金坚、台北长庚纪念医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医师周旭桓、联合报健康事业部营运长吴贞莹分享专业、独特观点。记者余承翰/摄影

癌症治疗日新月异,连无法治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也有机会存活10年以上,而部分癌症治疗成效提升,让癌友开始关注治疗后生活品质的问题,但现在手术技术进步,有助于术后疼痛控制与恢复期缩短、乳癌外观与感知恢复,只要癌友遵从「NESS」照护建议并做好感染预防,即可过上常人生活。

联合报连续第6年与国卫院携手举行癌症论坛活动,今年论坛主题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动」,今天继续第二天的议程。连续两天活动中,超过20名重磅级专家、学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关政策、治疗趋势等最新资讯,现场300多名民众也热情参与。

多发性骨髓瘤是个百年的疾病,易有贫血、骨头痛、血钙高、肾功能差等并发症,平均发病年龄65岁,每年约有700位新病人。近年的治疗突飞猛进,传统治疗加上anti-CD38单株抗体一线治疗,有八成的病人在3年期间无疾病恶化,目前健保给付在二线用药,台中荣总血液肿瘤科主任滕杰林指出,希望未来健保可以往前给付,让新的治疗可以在第一时间就能使用到。

至于难治性的多发性骨髓瘤,现在也有最新的anti-BCMA,让病人有2至3年的存活时间,目前核准使用在后线治疗,仍未健保给付。滕杰林指出,以前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病患仅能耐心、关心以待,但现在4小时内就可诊断出来,只要好好治疗,未来平均活10年以上也不成问题,希望健保政策可以多支持病人。

肺癌的手术治疗技术日新月异,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胸腔外科副教授、胸腔暨心脏血管外科系主治医师吴青峰指出,目前近九成肺癌手术可进行内视镜单孔微创手术,伤口明显较原先的四孔、三孔手术小,具疼痛减轻、复原迅速等好处;若再搭配机器人手术平台,就能解决器械自由度不足,难以如手臂般操作指使、二维视野导致立体感协调丧失、主刀医师可能因没有运动习惯或体力不济而手抖、疲劳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病人的手术品质,有的病患术后12小时即可下床走路,还可神智清楚、开心比YA。

政府持续推广乳房筛检  但受检率仅4成

台湾乳癌发生率非常高,每十万人口发生率为81人。台北长庚医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医师周旭桓表示,随着乳癌手术的演进及精进,目前多针对不同病人需求,拟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兼顾患者术后生活品质与疗效;而为及早发现乳癌,乳癌筛检很重要,但现在仅有4成的人进行筛检。

乳癌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台大医学院荣誉教授张金坚指出,目前从第一期到第三期的乳癌病患,多数可成为「康复者」,但后续仍要面对诸多问题。

根据2022、2023年罗东博爱医院与乳癌防治基金会所进行的两份调查报告显示,近五成病患面临睡不好的问题,约四成病患体重控制不良,约五成病患对自己的身体意象,感受不好,另有四到五成病患欠缺运动与良好的运动习惯;此外,乳癌病友也常有经济负担沉重、亲子关系、性生活、夫妻生活出问题、周边神经不适、伤口麻木、疼痛、淋巴水肿等多种问题。

「乳癌患者不只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周旭桓说,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已高达98%,因此术后外观也成为癌友选择治疗的考量之一;乳癌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并搭配化疗、放疗等,早期手术多采用乳癌全切除,但现在乳房不一定要全部切除,因研究发现乳癌保留手术与乳癌全切除存活率并无差异,因此治疗前须先评估患者适用何者。

周旭桓指出,长庚医院发展内视镜微创乳头保留全切除手术、达文西乳头保留全切除手术,造成的伤口较小,且可藏在较隐匿的位置;清除乳癌后,可接着施作自体脂肪皮瓣重建手术,术后外观更自然,也无义乳荚膜挛缩的问题;自体神经重建手术则可恢复乳房感知,让癌友术后生活品质更好。

张金坚也认为,医院应提升高阶癌症品质认证,企业、社会出钱出力支持「提升乳癌康复者生活品质」相关计划,乳癌病友、康复者则朝NESS方向努力,也就是均衡饮食,适当补充营养(Nutrition)、规律运动(Exercise)、充足睡眠(Sound Sleep)、纾解压力(Stress Management);希望未来在癌症病患治疗后的品质照护上,可全方位涵括各层面,只要该措施有实证证据有效,就应该纳入,让治疗、照护体系更符合癌友需求。

癌友术后免疫低下 恐增感染风险

癌友接受治疗后免疫力低下,若被感染将前功尽弃,以新冠肺炎为例,癌友重症风险较健康人增加1.56至2.32倍,死亡风险增加1.66至2.87倍,台湾感染管制学会理事长陈宜君建议,癌友除了维持手部卫生,也应接种新冠、流感、肺炎链球菌等疫苗。

在饮食上,癌友可能因治疗伤及粘膜,增加感染风险,故应避免食用益生菌或生菜沙拉等带菌食物;有使用制酸剂、胃药或年纪大的癌友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胃酸减少导致沙门氏菌长驱直入。陈宜君也提醒,霉菌是潜藏在癌友生活环境里的大敌,因此癌友须保持环境干燥,饲养宠物、从事农务或园艺、周遭建物整修时,应配戴口罩,降低侵袭性霉菌感染风险。

此外,若癌友咳嗽、打喷嚏、拉肚子等症状轻微,只需症状治疗减少不适感,但出现尿道感染等局部感染症状,就应及早就医,避免接续出现发烧、畏寒、心跳加快等全身性发炎反应,引发败血症。

论坛也邀请三年前罹患乳癌第二至第三期的演员朱芯仪,分享个人罹癌心路历程。当时她治疗后味觉改变,曾经爱吃的食物也味同嚼蜡,但仍要求自己正常摄取营养,并且排除过敏源,建议癌友可喝精力汤补充养分,只要营养充足就能撑过治疗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