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视力模糊不单纯 医:恐是白内障提早报到

近年来,白内障患者的年龄层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示意图/ Shutterstock )

近年来,白内障患者的年龄层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眼科医师表示,相较于10年前白内障患者的平均年龄约65岁,近年来已出现许多年纪40岁左右的患者因视力模糊前来就医,经检查后确诊为白内障。

●白内障为老化现象 近视度数增加成为症状之一

由于高度近视会使眼球提早老化,日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的风险也较一般人高。新竹大学眼科诊所院长张沛瑞指出,近10年来门诊中出现不少40岁左右的患者因罹患白内障而前往求诊。

白内障是一种老年化的眼睛疾病,当眼球内的水晶体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老化,变得混浊、变硬,导致视力模糊。由于台湾高度近视的人口多,加上其他外在因素,如眼睛经常接收到紫外线、频繁使用3C产品接收过多蓝光,三高、服用类固醇等,都可能引起早发性白内障。

张沛瑞说明,白内障患者初期视线可能会有模糊不清的朦胧感,感受到颜色较不鲜明、昏黄、夜间视线不良、畏光、影像重叠或自觉近视度数不断增加等。若符合上述症状都应提高警觉,至眼科做详细检查。因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完全治疗白内障,最终仍须以手术置换人工水晶体,才能真正改善视力。

●飞秒白内障雷射手术精准 术后恢复快

目前较新型的手术是以飞秒白内障雷射来取代传统手术器械,像是在角膜制作小切口,并运用雷射先行将硬化的水晶体分割,减少超音波的使用能量,保留更多的角膜内皮细胞,后续的步骤更快速且安全,同时减少术后角膜水肿的机率,更快恢复视力状况。适合有运动习惯、长期戴隐形眼镜、眼睛偏干、年纪大、角膜内皮细胞不足,或白内障过熟过硬,需较多超音波能量的患者。

●水晶体应依个人需求谨慎挑选

虽然治疗白内障的手术多元且进步,不过最令患者苦恼的问题之一莫过于挑选人工水晶体。张沛瑞提到,他自己年约70岁的母亲曾罹患白内障,她的生活型态多倚赖手机与亲友互动,他为母亲治疗的过程中,因母亲平常用眼以看手机及电视为主,选择水晶体时,就是以近、中距离能看得清晰为优先考量。

文章来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