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好不代表「眼球」好! 他看到1.0还是罹患白内障
▲视力好不代表眼睛健康!医师强调,临床上也有视力1.0同样罹患白内障的案例。(图/达志示意图)
视力好代表眼睛健康?这观念大错特错!医师指出,视力好不代表「眼球」就没有问题,临床上不乏视力佳同样罹患白内障的案例,就算验光1.0,也可能罹患白内障、青光眼、眼中风、夜盲、视网膜剥离、糖尿病眼底病变等疾病,很多病患都是直到视网膜病变严重,视力下降,就医检查才发现。
新竹国泰医院眼科主任陈莹山指出,日前就有名病患表示自己眼睛看东西雾雾的,好像隔着一层毛玻璃,但视力检查却是1.0,结果经过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后,才确诊罹患白内障,患者完全不敢相信。
「视力佳反而造成很多人对眼睛的误解!」陈莹山说,视力只是评估眼睛健康的一项指标,有些眼疾在发展初期,视力仍可达到1.0,例如白内障或青光眼,早期仍保有不错的视力,或是糖尿病眼底病变,可能已有眼底出血,但却因有极佳之视力,导致就算已经严重眼病变了,病患却浑然不知,错失早期治疗。
白内障是水晶体变混浊,因此病患会表示眼睛看东西雾雾的,这就是因为白内障会导致对比敏感度变差,一开始的视力并不会受影响,必须透过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才能看出有没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有没有出血或是眼底色素变化。
▲医师提醒,很多早期眼病变,都要透过仪器检查才能确诊。(图/陈莹山提供)
陈莹山进一步提到,例如有些慢性青光眼病患,眼压逐渐升高也没有觉得不适,加上青光眼对眼睛的影响是由「周边包围中央」,周边视野逐渐狭窄,但是中心视力依旧良好,夜盲症前期同样也是周边看不到,中间看得到,这都会让人缺乏警觉性。
但目前针对视力1.0的早发性白内障病患,不需要手术,建议可「内服外用」,补充叶黄素、鱼油、虾红素、花青素;外在可佩戴太阳眼镜和防蓝光眼镜,增强对比敏感度;至于白内障何时需要手术,则视病人对生活工作上的要求而定。
陈莹山提醒,视力好不代表眼睛健康,视力差就更不能掉以轻心,一旦感觉视力有异状,必须尽快借由理学检查和仪器检查做早期检验,尤其40岁以上、高度近视、糖尿病或3C产品高度使用者,更不能只看视力验光结果,应每3个月或半年做一次完整的眼部和眼底检查。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