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教育专家的大实话:学习不好“甩锅”给专注力, 毁了多少孩子!
孩子在能力范围内学到最好,根源是他的视、听、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做到:耳聪、目明、配合度高。
本文根据刘骋博士新书《快小孩,慢小孩:专注力的误区、真相和提升》整理编辑,作者:蝎子号。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玩游戏两个小时乐此不疲,学习五分钟神游太虚;看电视怎么叫都没有反应,做作业掉根针都能听到。你家是不是也有同款娃?
谈到孩子学习问题时,有一个词出现频率特别高——专注力。
老师说:这孩子很聪明,但上课老走神;
专家说:专注力决定一个孩子人生的高度;
父母说:他注意力没用在对的地方,看电视很认真……
说的都是专注力。
家长们相信专注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但往往经过训练,孩子“夹豆子”、“舒尔特方格”(常用的专注力训练方式)的水平提升迅猛,迁移到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是由美国菲尔丁研究院特殊教育博士刘骋老师写的《快小孩、慢小孩》,深入剖析影响孩子专注力根源所在,给我一些启发。
刘骋博士出生于台湾教育世家,是三个女孩的爸爸。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博士,早在45年前,老刘博士就在台湾开展专注力的研究和实践,有非常丰富的一线经验。
刘骋博士
美国菲尔丁研究院教育学博士,上海刘氏视听动教育创始人,荣获“2020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影响力人物”。作为专注力领域的教育专家,刘骋博士传承了家族45年来的教育实践,帮助全球超20万孩子提升专注力及学习效率。
书中有一个比较颠覆我常识的认知:跟我们通常认为的不一样,专注力其实不能被培养。
刘博士认为,找到孩子不专心的原因才能解决专注力问题。“专注力的培养是个伪命题,它是结果,不是原因。”刘博士说。
补习到底有没有用?刘博士提到一个数据。
一家规模庞大的补习机构负责人曾透露:“约有20%的孩子本来就很优秀,还有20%的孩子是教了就会进步的,但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就是来交学费的。”
换言之,如果有10个学生补习,其中只有2个能从补习中受益,其他就是在浪费时间、金钱。
孩子在能力范围内学到最好,根源是他的视、听、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做到:耳聪、目明、配合度高。
今天晚上7点半,我们邀请到刘博士做客蓝橡树直播间,我要好好跟他请教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一、
故事听太多的孩子
真的很容易“走神”!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小学三年级学解二元一次方程,很久都弄不明白。到了五年级再看那个知识点,竟那么简单!
是自己变聪明了,还是知识点变容易了?都不是。其实是我们的理解能力成熟了。
再比如,刚进小学时班上总有好几个学生“坐不住”,上课上到一半忍不住起来走一圈。这种行为会扰乱正常的上课秩序,让老师头疼。但到三年级、五年级,这种情况几乎就看不到了。
是因为孩子变“乖”了吗?还是老师更有威严了?真相是孩子们更能控制身体,变得成熟了。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通过听觉、视觉和动觉三个主要的知觉来学习的——
听知觉和语言发展、情绪有关;
视知觉与孩子的条理、数理和理解有关;
感觉负责孩子的运动能力,决定孩子的配合度和反应速度。
这三种能力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通常先发展动、继而是听、然后是视。
一个聪明孩子,是指他在视、听、动能力发展均衡,达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所具备的成熟度。
为什么现在孩子会出现那么多学习上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视、听、动这三种能力发展不均衡了,专注力只是“背锅侠”,这跟社会环境、养育习惯等因素有关。
比方说“听”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很重要,足够多的输入才有输出,听知觉发达的孩子一般都能言会道,表达能力强。
如今的养育大环境并不缺听的训练。从火火兔到磨耳朵,从凯叔讲故事到喜马拉雅睡前阅读,父母恨不得孩子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去吸收世界的新知。
刘博士说,孩子大部分时间沉浸在听刺激过剩的环境中,让他们的耳朵特别敏感。结果就是,看起来他在做作业,但脑子里想着是刚才的故事情节,或很容易被环境声音吸引。
反思我的教育历程,孩子小时候我确实经常给他听故事,他也很爱听,一个故事反复听,还能给我复述情节。我一度认为,听觉刺激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了。
但他现在四年级,在做作业时的确如刘博士所言,非常非常容易分心!家人已经非常谨慎不要在他做作业时发出声响,但依然躲不过他的“顺风耳”。
我很无奈地开玩笑说:“你是随时随地准备开小差。”
走神,是听知觉能力过于强大孩子的通病。
还有一些听知觉强大的孩子会有情绪问题,当他大脑里充满嘈杂的声音,他就容易兴奋和烦躁,没有办法有条理去梳理这些情绪。
听知觉的强大,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视知觉和动觉能力的发展。
道理很简单,当孩子花更多时间在听故事、看动画片,他就没有时间去阅读、拼搭、整理,而这些都是视知觉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视知觉强大的孩子更有逻辑性,更容易理解数字和数量,更有方向感,条理性更强。
同理,他就没有更多时间去运动、去社交,运动能力不足会让孩子坐不住、身体控制能力变弱,从而影响他的专注力,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二、
不是态度问题,
是教材太难了!
做了20多年的教育,刘博士有一个感触:现在学科知识的难度,对一部分孩子来说,实在太难了!
尤其小学阶段,班上同学之间的能力发展本身就不均衡,生理年龄的差距摆在那里:8月份和9月份出生的孩子,差距不是1个月,而是1年!
何况孩子本身可能存在能力发展不均衡,他的生理年龄虽然到3年级,但能力水平只有1年级,那他就难以胜任3年级的课程。视、听、动能力无法与教材难度匹配,再多的补习班也无济于事。
孩子永远都是在做简单、容易的事情上显得比较专心。面对那些很困难的事情,就算父母再怎么“威逼利诱”,他都会拖拖拉拉、做做停停。
所以当孩子做作业慢吞吞时,先别急着指责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去关注教材难度和内容,而不是找专注力“背锅”,甚至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忽视根本问题。
再举个例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孩子对某个学科有兴趣就能学好。但刘博士认为,兴趣是结果,最底层的原因是孩子“会不会”。
当孩子可以轻松驾驭某项学习时,他就比较容易专心。“会”和“容易学会”,才是专心的根源,而不是兴趣。
我家孩子比较擅长数学,对写作文发怵。当他在做数学时,注意力更集中,一到写作文就状况频出。他无法驾驭文字,自然也就难以对写作产生兴趣、专注写作。
今天晚上7点半,我们邀请到刘博士做客蓝橡树的直播间,我要好好跟他请教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三、
从慢小孩到快小孩,
我们要评估的四件事
如何判断自己孩子的能力是否与他现阶段的学业难度匹配,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父母有四件事可以做——
第一:评估孩子的视、听、动能力。
比如视觉能力不足的孩子,存在仿画不佳、精细动作不灵活、书包和房间乱七八糟、容易情绪化、容易粗心大意、思考多步骤任务时容易混乱等问题。
听觉能力不足的孩子,存在说话意愿低、词汇量少、造句内容简单等问题。
感觉动作能力不足的孩子,存在社交意愿低、说话咬字不清、行为幼稚不成熟、害羞腼腆等问题。
家长可以根据《快小孩,慢小孩》书中附录A《试、听、动能力自我评估工具》,对照孩子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当然这是需要配合孩子的具体年龄来判断,也不要先着急帮孩子贴上“多动”的标签。
第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拿我孩子的情况来说,他的听觉刺激足够,回家后就减少听觉方面的输入。减少听故事、看电视的时间。
增加视觉环境,比如涂鸦、剪纸、拼图,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视觉敏感度和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提升视觉要有“品质”的变化,要适应年龄的变化。比如从简单的手工涂鸦、过渡到简笔画、临摹、素描,通过阶段训练提升孩子视知觉的品质。
第三:正确激励孩子。
父母有责任为孩子指引方向,激励的方式就很重要。给孩子更多的正面反馈,比如想要孩子更多参与到运动中去,不要去强制、胁迫,可以有一些仪式感。
我认识的一个妈妈,为了鼓励孩子周末爬山,每次爬完一座山,就给孩子一块奖牌。看着自己满满一墙的奖牌,孩子就能有很强的成就感,也更愿意参与到户外运动中去。
第四:始终站在孩子这边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孩子。
当孩子学习出现困难时,无计可施的父母常常会指责孩子主观上“不努力”、“不专心”,把问题归咎孩子的心态和态度,对孩子频繁说教。这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解决“孩子”而不是“问题”。
智慧父母从现象看到本质: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每个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或多或少都有客观原因,就像我们刚刚说的,能力和难度不匹配,他真的做不到!
父母站在孩子这边,帮助他找到那个破坏他学习“元凶”,去解决问题,从而走上正轨。
今天晚上7点半,我们邀请到刘博士做客蓝橡树的直播间,向刘博士请教如何找到破坏孩子学习的真正元凶,帮助他们胜任学习,掌控人生。
点击卡片,预约精彩直播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高中群管家微信号: guanjia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