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张海报 情牵台湾电影史

电影海报画家陈子福。(本报资料照片

陈子福1961年绘制的《大侠梅花鹿》。(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提供)

陈子福1962年绘制的《旧情绵绵》海报。(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提供)

陈子福1970年绘制的胡金铨导演的电影《侠女》海报。(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提供)

早期的电影海报,不像今天可以用电脑绘图、排版印刷,需要仰赖绘师手绘,其中高龄95岁的国宝级电影海报绘师陈子福,就是台湾手绘电影海报的翘楚。许多人近年因为媒体报导熟悉台南全美戏院颜振发师傅所绘的巨大电影看板画,但事实上,在绘制成看板之前的海报原稿,正是出自陈子福这样的电影海报绘师之手。

在《绘声绘影一时代》书中的访谈中,陈子福对毕生画过的5000幅电影海报都能如数家珍。即使帮电影画海报是一门生意,对他而言,海报不只是商品投身行时「根本没想到赚钱」,「能把我的兴趣理想表达在海报上,同时得到人家的肯定与代价,我就满足了。」

靠脑中想像画出精采

出生于日本殖民时代的陈子福,二战时当过日本兵,经历过1944年日本「护国丸号」被美军击沉的事件。回到台湾后,从小爱看电影也擅长画画的他,偶然进入电影产业,从1950年代开始画电影海报,最热门时,就算一天可以画三、四张,海报下订到完成甚至要得等两个月,一路画到1990年代才封笔。例如《大侠梅花鹿》、《旧情绵绵》、胡金铨导演的《侠女》等海报,都是陈子福的作品

成为老一辈视觉总监

有趣的是,即使电影海报跟电影有关,却和电影是不同的创作思维。当年台语兴盛,许多电影一颗镜头都还没拍,制片人就急着找陈子福画海报,资料只有片名、明星照片,他只能仰赖简单的口述剧情,在脑中想像,画出还不存在的电影画面,制片人甚至可以用他画的海报去筹措拍片资金

《绘声绘影一时代》作者之一陈雅雯表示,「他等于是电影的平面设计、视觉总监,是所有视觉宣传源头,超前定义了一部电影。」对陈子福而言,海报不是把电影内容全部画出来就好,而是要抓住吸睛的一点,发挥想像跟创意。有趣的是,虽然电检制度严格,但电影海报因为被视为「艺术」,加上为了吸睛,尺度可以画的比电影里更香艳刺激。

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董事长蓝祖蔚表示,虽然没有详细的上映纪录,但台湾战后至少上映过的3万部电影当中,其中就有5000部电影海报是由陈子福绘制,数量惊人。陈雅雯曾参与修复陈子福海报,她表示,过去许多电影海报原稿画在纸上,容易损坏,但陈子福的原稿多画在棉布上,也成为能够保存至今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