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地緣政治學/東協能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受益于美中科技战及友好外包等趋势,东南亚国家纷纷将半导体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希望借此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美联社
半导体产业因高附加价值和外溢效应,被视为推动经济升级的重要工具,而受益于美中科技战及友好外包等趋势的东南亚纷将半导体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盼借此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但半导体能否帮助中等收入国家突破瓶颈,关键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育,以及外资与本地企业发展能否平衡。
「中等收入陷阱」系指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后,由于工资上涨导致劳动成本优势丧失,又因创新能力不足无法与高收入国家竞争,最终经济停滞不前的困境。根据世界银行定义,平均每人国民所得毛额(per capita GNI)介于1146美元至14005美元之间即属中等收入国家;东协6国中除了新加坡之外,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尼及菲律宾皆处于此一范畴。
尽管前景可期,但东南亚要靠半导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半导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庞大资金投入和长期技术积累,新进者很难与既有巨头竞争,人才断层和研发能力不足可能限制产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过度依赖外国直接投资(FDI)也是一个潜在问题,不仅本土企业成长受限,相关供应链和周边产业也难以受惠。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吉尔(Indermit Gill)指出,许多中等收入国家仍在沿用上世纪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政策重点放在吸引投资上,而非提升技术实力,「这种策略相当于开车一直挂1档,要花很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常驻马来西亚的经济学家威廉斯(Geoffrey Williams)则警告,由政府驱动的经济转型,如果过度集中在特定产业,可能会对产业发展造成限制,同时影响到其他攸关民众的重要利益,「虽有大量投资涌入,但多数居民实际上并不会从这些投资中受益,当地目前面临的低收入等结构性问题,可能因此失去应有的资源和关注,进而加剧社会经济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