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農業權 國土改革才能順利

国土计划法预计明年四月底上路,内政部前天举办首次的「国土计划政策说明研讨会」,砲声隆隆。农地改革理应有助于国家建设、财富重新分配和减少收入不平,然而「国土计划」却明显未能达到这些目标。

相关争议中,农业用地的划定更是问题的核心。无论被划为「农一」或「农二」,不仅出售价格远低于非农业用地,农地建蔽率和容积率均较过去「区域划分法」规定低,且未来要变更作其他用途程序势必较过去更为复杂和困难。加以从事未符合国土功能分区分类使用原则,可罚一百至五百万元,并不符合比例原则,致引发农民的疑虑和抗拒。

确保粮食安全、营养健康,维护环境永续和生物多样性非属农民专责,农民若愿意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政府自当给予奖励。例如英国政府透过永续农业激励计划向农民和土地管理者提供报酬,鼓励采取、维持永续的农业和土地管理做法。推动传统农业朝向生态农业转型,不能只靠补贴,更需要有长远且完整的培训计划、技术传授、低利融资贷款和行销规画。

近年来,人们愈来愈认知到落实农民权利的重要性。例如美国各州实施「农业权利法」,为农民提供了各种保护措施,如让农场在不受外界干扰威胁下保持正常营运。

日本政府正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支付补助金制度,来激励有机友善等农业经营;为了稳定农民的利润,还立法规定农产价格的决定不仅要考虑供给和质量,还要考虑「合理成本」。

南韩亦积极推动生态永续农业,目前该国生态农业耕地面积已达五点二%,政府希望透过扩大学校和公共组织强制使用环保农产品,以及加强直接支付计划,到明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一成。法国政府正在以各种方式奖励农民,增加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保护。

农(渔)业权还包括政府须确保农渔民所赖以维生的土地、森林、河流、海洋及市场等的优先使用权,农民应享有土地、种子、水、生物多样性、国家资源,以及社会保障、适当医疗照护和工作安全的保障;透过增加农场转型和继承规画,扩大新农民获得土地的机会,并考量使用农地生产生质燃料及再生能源原料的可行性,而非仅有农(渔)电共生。目前国内彰化、台南、云林部分地区,农渔民赖以为生的土地正被光电业者抢占,当地农渔民质疑赖政府并未落实「农业为本、绿能加值」农地农用优先的承诺,致抗争始终未能平息。

传统农业收益偏低,农地的利用价值较其他用途低,农民成为须仰赖政府补助和保护的弱势产业,也成为年轻人眼中不体面的夕阳产业。如今随着农业科技创新与运用,已有不少传统农业升级为AI、气候智慧型农业,低碳绿能农业等,不仅降低对土地、能源及水土资源依赖,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降低气候变迁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和歉收的风险,还能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能和农民所得,农业可望从底层翻身。

透过「农业权」的实施及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大幅提高务农所得和农地利用效率,有效缩短农地与非农地土地价格差距,才可让农民安心务农,国土计划才能顺利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