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马国民众联想36年前「老鼠粉」夺14命

图为怡保「干捞老鼠粉」,非当事老鼠粉。(刘咏乐摄)

台北宝林茶室发生疑食物中毒事件,因创办人为马来西亚华人,再加上炒粿条等食物又是大马当地特色美食,让马国媒体相当关注。更巧的是,马来西亚36年前也曾发生「老鼠粉」夺14命案,至今仍是未解之悬案。

老鼠粉是当地的米制面条,因外型酷似老鼠尾巴而得名,台湾则称米苔目。综合马媒报导,1988年10月15日至25日的短短10天内,位于西马半岛中部的霹雳州多地民众因食用「老鼠粉」而出现呕吐、抽筋及腹泻症状,最后14人中毒不治。而这14人中,10人皆是孩童,1人为74岁老妇,死因皆为内脏如心脏、肝、肾及脑部严重受损而不治身亡。

来自霹雳州首府怡保市的60岁李姓妇人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记得这件事,当时死的大多数是华人,有小孩有老人,超可怜!因为老鼠粉那时候不halal(非清真食品),马来人是穆斯林不能吃,其他种族也比较少吃。」她回忆当时的事件说,「当时传言厂商要放老鼠药,老鼠吃了乱跑,所以有些药弄到食物里。出事后很长时间,我们华人都不敢吃老鼠粉和河粉。」

马国卫生部当时透过专家调查报告,证实死者所吃的老鼠粉含黄曲毒素,而调查也发现,这些含毒老鼠粉源自同一家老鼠粉制造厂。不过,卫生局一开始的调查完全没发现这类毒素,因此推断问题不在食物本身,所以不排除与有关厂商的储藏方式不完善,才导致食物受变质的原因。

事发后,民众闻「老鼠粉」色变,人心惶惶,霹雳多个市镇的大小型粉类制造商被下令停止生产,让制造厂家及小贩顿时陷入困境。

当局于1989年4月分别设立验尸庭,研审死因。经2年调查,才裁定14人死于中毒,而硼酸及黄曲毒素是致命因素。但由于验尸庭无法说明硼酸来自何处,也无法确定是否来自老鼠粉,因此案件最终成了无头公案,从此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