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孤立的教育体系…大马独中坚持母语教育 逆境中求生存

实习记者戴依婷马来西亚报导

台湾的大学校园内可看见许多侨生身影,根据教育部2月的数据显示,105学年度的侨生共有1万1097名,除了香港外,来自马来西亚的侨生占大多数,有7598人,而大马会有如此多侨生选择来台就读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因为马来西亚有完整的中文教育。

虽然台湾与马来西亚的距离并没有很远,但台湾人对马来西亚华裔的了解却非常少,许多大马侨生来台必被台湾人问到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会说华语?」。其实,马来西亚现有1290所华文小学、60+1(1间分校)所华文独立中学,3所华文大专院校,是除了大陆、台湾、港澳地区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中文教育体系国家

尊孔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私立中学。(图/翻摄自GoogleMap)

马来西亚第一所新式华文学校「中华官音学堂」创立于1904年,推动人是清朝教育家康有为,其后「尊孔学堂」于1906年成立、「昆成女子中学」、「育才学堂」分别在1908年成立,逐渐取代私塾,是华文独立中学由来的基础。

随着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建国政府高职都是马来人,为了实现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终极目标,政府在1960年要求所有华文学校都改制成「半津贴」的国民型学校,若不接受改制,只能成为独立中学(简称独中),从此必须自行承担学校的日常开销及发展等费用。

▲培风中学是马六甲唯一一所华文独立中学 。(图/记者戴依婷摄)

华校董事联合总会及华校教师工会(简称董教总)负责独中的整体运作,如拟定课纲、主办「独中统一考试」(简称统考)等,除了中文、马来文、英文等语言必修课外,初中班级学生课程一律使用中文为教学媒介语,高中班级则分成中文及英文两种教学媒介语,由各校自行决定。

这些年来,政府一直在边缘化及孤立华文学校,华文小学虽然是政府学校,但每年只能得到政府教育拨款中的10%,而独中更是完全得不到政府的资助,地方政府只偶尔「意思性」、「政治宣传性」地补助一些经费,学生除了要自行缴付学费外,每年都要出外募款,依靠华社的支援才能维持日常开销。

▲培风中学每年都会趁着校庆,举办园游会向社会大众进行筹款及举办表演晚会表达谢意 。(图/培风中学文宣组提供,下同)

一些独中会趁着校庆等节日,举办庆典以向社会大众募集款项,以马六甲培风中学为例,虽然学生都只有13至18岁,但在每一年的校庆活动中仍毅然承担起为学校募集款项的责任,与同学结伴到各个社区募捐;校庆园游会时担任义卖的工作;高中班级同学还发挥巧思,利用假期的时间回到学校,将平凡无奇的教室装潢主题乐园,吸引社会民众携带小孩前往光顾。

马来西亚政府迄今仍不承认独中的教育文凭,但在全球有80多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大学承认和接受独中的统考文凭,因此独中学生在毕业后,大都在大马的私立学校就读,或到新加坡、美国、澳洲纽西兰、英国都国家继续深造,台湾及大陆因同样是以中文为主的地区,更因此成了独中生出国升学的首选。

▼培风中学的高中学生发挥巧思,在校庆园游会时将平凡无奇的教室装潢成主题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