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瞭望/高層智囊憂慮停滯性通膨

余永定被公认是「高层智囊」。联合报系资料照

在当今中国经济学家中,余永定被公认是「高层智囊」,一是说余永定的学术地位,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二是说其政策建言为中共决策层接纳,最新案例是财政扩张、特别国债的新政策。这回余永定引起中国经济界小小震动的,是他说最害怕中国经济滞胀(停滞性通货膨胀),及指控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被污名化」。

过去月余间中国经济大事不断,包括中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国务院增发国债和今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决定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而中国财政部随即出手,到12月止地方合计发行逾兆元人民币「特殊再融资债券」,年底前要用掉半数增发兆元人民币特别国债。

一系列财政大扩张,其中一个推手正是余永定,作为佐证的是余永定一篇长文「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几点思考」,文章是发表在《管理现代化》杂志今年第五期,这份中国科协旗下的老牌期刊逢双月20日出版,余永定文章10月刊出,配合当局财政扩张举措,在经济界即引起关注,但此文应早就特报中共高层作决策参考。

余永定这篇长文一万六千字,重要观点可简略总结为三点,一是中国GDP连续十年几乎是逐季下降,至今仍难判断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是否已经见底;二是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跌可避免,办法就是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三是扭转中国GDP持续下跌趋势的主要出路依然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依靠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空间。

经济学家圈中认定余永定此文此议,对中共财政扩张决策有重要作用。当这些建言变成政策措施之后,余永定近日又出现了,其言论当然再度引起关注。

近期中国各类经济论坛接连举行,其中上海财经大学校园内上周六举办了「2023上财宏观论坛」,论坛重要讲者正是余永定,他讲的题目是「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与之前的文章题目相近,但不再是「几点思考」了。据一间智库的演讲实录,其核心内容可以简略为两点,一是「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被污名化了」,一是「我最害怕的是滞胀」。据此两点,可反观中国经济走向。

有关污名化,余永定说中国经济下行,引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中国到底应不应该执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过去十年看不到官方有任何关于中国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提法,因为这种提法已经被污名化了。中国政策的关键性的变化来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的突出矛盾,这句话是非常关键的且是十多年来第一次听到,这实际上是一个政策的转变。

他认为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奇迹已经结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不可避免。 虽然中国经济维持两位数增长的奇迹确实结束了,但是依然有可能保持较高经济增速。他坚持中国面临的局面是GDP逐季下降,同时通货膨胀率极低,其反映的事实是有效需求不足。既然有效需求不足,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因而他高兴中国打破了财政赤字对GDP的比率不超过3%、国债对GDP的比率不超过60%的红线,有了新增兆元人民币国债,财政赤字对GDP比率已到3.8%,称这是很大进步。

至于经济界批评中国央行超发货币,他认为主要看通货膨胀,而中国没有通货膨胀,却有通货收缩。他说最害怕的就是中国现在通货膨胀突然起来了,经济增长速度还没上去,那就真是没办法了,那就是滞胀。中国现在有机会的窗口,如果不抓住这种机会的窗口,浪费了时间,一旦出现这种不利的变化,中国经济可能会进入长期的停滞。